|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血液透析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多数反应较轻微且可控,少数情况需紧急处理。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替代治疗方式,通过机器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血液透析后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肌肉痉挛和头痛。低血压多因脱水过快或超滤量过多导致,表现为头晕、乏力,可通过调整脱水量和输注生理盐水缓解。肌肉痉挛常与电解质紊乱相关,多发生在下肢,适当补充钙剂或调整透析液浓度可改善。头痛可能由失衡综合征引发,与尿素氮清除速率过快有关,减慢血流速度或使用高钠透析液可预防。恶心呕吐多与透析中血压波动或毒素清除相关,保持卧位休息后多能自行缓解。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高磷血症相关,需加强降磷治疗和皮肤保湿。
严重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透析失衡综合征或过敏反应相对少见。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存在基础心脏疾病患者,需立即停止透析并心电监护。透析失衡综合征表现为意识模糊或抽搐,与脑水肿相关,需降低血流速并使用甘露醇脱水。对透析器或管路材料的过敏反应会出现呼吸困难或皮疹,需更换生物相容性更好的透析膜。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空气栓塞或溶血,需立即终止透析并采取抢救措施。
透析后应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2-4小时,出现胸闷、意识障碍等需立即就医。日常需控制饮水量和高钾食物摄入,规律服用降压药和磷结合剂。建议记录每次透析后不适症状,便于医护人员调整透析方案。定期检测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预防长期并发症。建立血管通路的手臂避免提重物和测血压,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