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发热可能由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胃肠炎、结核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抗感染治疗等方式缓解。
1、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发热,通常伴随咽痛或乏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退热。
2、尿路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可引起发热,可能伴有排尿不适。需进行尿常规检查,医生可能开具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三金片等抗菌药物。
3、胃肠炎肠道病原体感染会导致发热,常伴随腹泻或腹痛。治疗时可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口服补液盐等药物。
4、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引起长期低热,可能伴有盗汗或消瘦。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医生可能开具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
发热期间建议多饮水,保持充足休息,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不退时应及时就医。
23价肺炎疫苗多数情况下建议接种。23价肺炎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接种对象主要有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易感人群。
1、老年人:65岁以上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肺炎发生概率。
2、慢性病患者:患有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感染肺炎风险较高,建议接种。
3、免疫功能低下者:艾滋病患者、肿瘤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接种疫苗可预防严重感染。
4、特殊职业人群:医务人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接触病原体机会多,接种可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前应咨询医生评估个体情况,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等轻微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