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8次阅读
手足口病痊愈后一般不需要再接种疫苗,但未患病或未全程接种的儿童建议按计划完成疫苗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主要预防EV71型肠道病毒引起的重症病例。
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月龄至5岁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若儿童在接种前已感染过手足口病,但病原体非EV71型,仍建议完成接种以预防可能的EV71感染。疫苗对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较高,但对其他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16型无交叉保护作用。已完成全程接种的儿童即使患病也无需补种。
少数情况下,免疫功能低下儿童可能需评估抗体水平后决定是否加强接种。EV71病毒存在不同基因亚型,现有疫苗对部分变异株的保护效果可能降低。若当地出现EV71新变异株流行,疾控部门会根据情况调整接种建议。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需注意保持儿童手部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饮食以清淡流质为主,口腔疱疹可用生理盐水漱口。如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等症状,须立即就医。
10岁儿童近视可通过科学用眼、佩戴眼镜、角膜塑形镜、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近视通常由遗传因素、用眼习惯不良、环境光线不足、眼轴过长、角膜曲率过陡等原因引起。
1、科学用眼
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每用眼30-40分钟休息10分钟,可远眺或闭目养神。保持阅读距离在30厘米以上,避免在光线昏暗或晃动的环境中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自然光线有助于延缓近视进展。家长需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定期检查视力变化。
2、佩戴眼镜
框架眼镜是矫正近视的基础方式,需通过医学验光配镜。可选择离焦型镜片或渐进多焦点镜片,有助于控制近视度数增长。隐形眼镜适合运动等特殊场合,但需注意清洁护理避免感染。家长应每半年带孩子复查视力,及时调整镜片度数,避免因度数不足加重眼疲劳。
3、角膜塑形镜
夜间佩戴的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通过暂时改变角膜形态达到白天裸眼视力清晰的效果。需在专业眼科医生指导下验配,适合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儿童。可能出现角膜上皮损伤、干眼等不良反应,需严格遵循护理规范。定期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和眼轴测量评估控制效果。
4、药物治疗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延缓近视进展,常用浓度为0.01%。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有助于缓解视疲劳症状。玻璃酸钠滴眼液可改善干眼引起的不适。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购买。用药期间需监测瞳孔散大、畏光等不良反应,定期评估疗效。
5、手术治疗
对于近视度数稳定的成年人可考虑激光手术,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不建议实施。后巩膜加固术可用于病理性近视的儿童,通过加固眼球后壁延缓眼轴增长。手术存在感染、过矫等风险,需严格评估适应证。多数儿童近视仍以非手术干预为主,家长切勿盲目追求根治性治疗。
家长应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每3-6个月进行视力、眼轴等检查。保证每日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A、D及钙质。创造良好的居家光环境,书桌照明需达到300勒克斯以上。鼓励孩子参与羽毛球、乒乓球等需要远近调节的球类运动。发现视力下降或眯眼、揉眼等行为时及时就医,避免错过最佳干预时机。近视防控需要家庭、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参与,建立长期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