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肾脏位于后背脊柱两侧,上缘约平第11胸椎,下缘达第3腰椎水平,右肾略低于左肾。
1、解剖定位:肾脏属于腹膜后器官,紧贴腹后壁,左右各一,呈蚕豆形,长轴与脊柱呈约30度夹角。
2、体表投影:在背部可沿第12肋与竖脊肌外侧缘夹角定位,此处叩击痛常提示肾脏病变。
3、毗邻关系:左肾前上方与脾相邻,右肾前上方与肝相邻,双肾后方均有腰大肌和膈肌覆盖。
4、临床意义:肾区疼痛可能提示肾结石、肾炎等疾病,需结合尿常规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日常需保持充足饮水,避免久坐压迫腰部,出现持续腰痛或血尿应及时就医。
水喝多尿频多数情况是身体正常反应,不代表肾不好。排尿频率增加主要与饮水量大、膀胱敏感、心理因素、泌尿系统感染等原因有关。
一、饮水量大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水分,肾脏生成尿液速度加快,膀胱迅速充盈产生尿意。这种情况无须特殊治疗,适当调整饮水节奏即可。
二、膀胱敏感膀胱黏膜神经阈值较低,少量尿液即可刺激产生强烈排尿感。可通过盆底肌训练增强膀胱控制力,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饮品。
三、心理因素精神紧张或焦虑可能引起习惯性尿频,形成条件反射。建议通过分散注意力、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严重时需心理疏导。
四、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感染可能刺激膀胱三角区,导致尿频尿急。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多伴有排尿灼痛。需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日常保持会阴清洁,适量饮水避免憋尿,若伴随水肿或排尿疼痛应及时就诊检查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