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胎盘成熟度分为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四个等级,主要通过超声检查评估胎盘钙化程度、基底膜变化及绒毛膜板形态。
1、0级胎盘胎盘未成熟,多见于妊娠28周前。超声显示绒毛膜板平直光滑,胎盘实质呈均匀细密回声,基底膜无钙化。
2、Ⅰ级胎盘胎盘早期成熟,常见于妊娠29-36周。绒毛膜板出现轻微波浪状起伏,胎盘实质可见散在强回声点,基底膜开始出现细小钙化灶。
3、Ⅱ级胎盘胎盘接近成熟,多出现在妊娠36-40周。绒毛膜板明显凹陷,胎盘实质出现逗点状强回声,基底膜钙化呈线状排列。
4、Ⅲ级胎盘胎盘过度成熟,常见于妊娠40周后。绒毛膜板深达基底膜形成环状钙化,胎盘实质分隔成小叶状,基底膜融合成大片钙化斑。
建议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通过超声动态监测胎盘成熟度变化,结合胎心监护评估胎儿宫内状况。
月经期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引发不适或加重经期症状,主要原因包括卫生隐患、生理结构变化、疾病诱发及子宫内膜异位风险。
1. 卫生隐患经血是细菌滋生培养基,同房可能将病原体带入生殖道。建议使用卫生棉条并及时更换,避免盆浴。
2. 生理变化宫颈口扩张使屏障功能下降,剧烈运动可能加重盆腔充血。可热敷缓解腹胀,选择透气卫生巾。
3. 感染风险可能诱发阴道炎、盆腔炎,表现为异常分泌物或发热。确诊需抗生素治疗,如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
4. 内膜异位性行为可能导致经血逆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相关。若出现进行性痛经,需超声检查排除病变。
经期建议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应及时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