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蹲厕所脱肛怎么办?

|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问题描述:
蹲厕所脱肛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书信
张书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任医师

蹲厕所脱肛可通过手法复位、调整排便习惯、药物治疗、硬化剂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脱肛通常由长期便秘、分娩损伤、盆底肌松弛、直肠黏膜脱垂、肛提肌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

脱肛较轻时可尝试手法复位,清洁双手后戴手套,用石蜡油润滑手指,轻柔将脱出直肠推回肛门内。复位后需卧床休息1-2小时避免立即活动。若自行复位困难或伴有出血,应及时就医。

2、调整排便习惯

避免久蹲用力排便,每次如厕不超过5分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至每日25-30克,推荐食用西蓝花、燕麦等,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建立定时排便反射,必要时使用开塞露辅助,但不宜长期依赖。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地奥养痔疮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外用药缓解肿胀疼痛。口服地榆槐角丸可改善直肠黏膜充血,迈之灵片有助于增强静脉张力。伴有感染时需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

4、硬化剂注射

对于反复脱垂的直肠黏膜,可在专业医疗机构行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通过药物刺激使黏膜与肌层粘连固定,需由肛肠科医生操作,术后需观察有无发热、出血等并发症。

5、手术治疗

重度脱肛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行Altemeier术经会阴直肠切除吻合,或Delorme术直肠黏膜剥除术。术后需禁食3-5天逐步恢复饮食,避免剧烈运动2-3个月,定期复查评估盆底功能。

日常应避免搬运重物、久坐久站等增加腹压行为,坚持提肛运动每日3组每组20次。出现肛门坠胀、排便困难等症状持续不缓解时,需及时至肛肠外科就诊,必要时行排粪造影或结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孕妇及老年患者脱肛易复发,需特别注意保持软便。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口干口苦口臭经常便秘应挂什么科

口干口苦口臭经常便秘可挂消化内科或中医科,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肝胆疾病或口腔问题等因素有关。

1、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是处理胃肠及肝胆胰疾病的专科。口干口苦口臭伴随便秘可能与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或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导致胃酸反流刺激口腔,引发口苦口臭则可能与胃肠内食物滞留发酵有关。便秘常见于肠蠕动减缓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医生可能建议进行胃镜、呼气试验或粪便检测,确诊后可开具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调节菌群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或抑酸药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2、中医科

中医认为口干口苦多与肝胆湿热、胃火亢盛等证型相关,便秘可能因津液不足或气机不畅。中医师会通过舌脉象辨证,可能开具清热化湿的龙胆泻肝丸、滋阴润肠的麻仁润肠丸等中成药,或建议针灸足三里等穴位调节胃肠功能。日常可饮用菊花决明子茶辅助缓解症状,但需避免自行长期服用苦寒类中药。

3、口腔科

若口臭为主症且伴随牙龈出血、牙结石,需排除口腔疾病如牙周炎、龋齿或舌苔过厚。口腔科医生会进行洁治、龋齿填充等处理,并指导使用氯己定含漱液等抗菌漱口水。但若合并便秘等全身症状,仍需联合其他科室排查。

4、内分泌科

长期口干便秘需警惕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导致渗透性利尿引发口干,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减缓肠蠕动。内分泌科会检测血糖、甲状腺功能五项等,确诊后通过二甲双胍缓释片或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调控。

5、肝病科

口苦明显且伴皮肤黄染、右上腹隐痛时,可能与胆汁淤积或肝炎相关。肝病科通过肝功能、超声等检查评估,若为胆汁淤积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病毒性肝炎需抗病毒治疗。但此类情况通常伴随更显著的黄疸或乏力症状。

建议优先就诊消化内科进行系统排查,检查前保持空腹8小时以便完成胃镜或血液检测。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每日饮水超过1500毫升,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适度运动如快走可促进肠蠕动,同时记录排便及症状变化供医生参考。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加重,须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