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金针菇中毒可通过催吐、补液、药物治疗、胃肠保护、对症处理等方式缓解。金针菇中毒通常由误食有毒金针菇、加工不当、储存变质、个体过敏、重金属污染等原因引起。
1、催吐
误食有毒金针菇后2小时内可尝试催吐减少毒素吸收。用手指或压舌板刺激咽部诱发呕吐,但意识不清或误食强腐蚀性物质者禁用。若呕吐物带血或出现抽搐应立即停止。儿童需由家长协助操作,避免误吸。
2、补液
频繁呕吐或腹泻需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防止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散或淡盐水,每小时补充100-200毫升。出现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时,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婴幼儿补液需家长严格控制速度。
3、药物治疗
针对神经毒素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硫代硫酸钠解毒,胃肠型中毒可用蒙脱石散保护黏膜。过敏反应需立即肌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辅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炎。细菌污染导致腹泻可选用诺氟沙星胶囊,但儿童孕妇禁用。
4、胃肠保护
中毒后24小时内应禁食,恢复期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可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调节菌群。避免辛辣、高纤维食物刺激胃肠,儿童患者家长需少量多餐喂养。
5、对症处理
腹痛明显可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发热超过38.5℃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出现视物模糊、瞳孔缩小等神经症状需用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拮抗。所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家长不得自行调整儿童用药剂量。
中毒后需密切监测72小时,观察是否出现迟发性肝肾功能损害。恢复期保持清淡饮食,逐步增加蒸蛋、嫩叶蔬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1周内摄入酒精、油腻食品及刺激性食物。储存金针菇应冷藏并尽快食用,烹饪前充分焯水去除有害物质,出现异常色泽或异味必须丢弃。儿童及老年人食用菌类需家长全程监督。
发烧后咳嗽可以遵医嘱服用小儿豉翘颗粒。小儿豉翘颗粒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需由医生评估患儿病情后决定是否适用。
1、适应证分析
小儿豉翘颗粒的成分包含连翘、淡豆豉、薄荷等,具有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的作用。若患儿咳嗽由风热感冒引起,表现为痰黄黏稠、咽喉红肿痛、舌红苔黄等症状,通常可配合使用该药物。但风寒感冒(如痰白稀、畏寒无汗)或过敏体质者不宜使用。
2、药物相互作用
该药物与其他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联用时需间隔1-2小时,避免同类中药(如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叠加使用。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食物,避免影响药效或加重胃肠负担。
3、特殊人群注意
3岁以下儿童需严格按体重调整剂量,早产儿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肝肾功能异常的患儿应在医生指导下减量使用。服药后若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家长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4、病情监测
家长需观察患儿咳嗽是否伴随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若48小时内无缓解或加重,可能提示细菌感染或肺炎,需及时完善血常规、胸片等检查,必要时联用阿莫西林颗粒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
5、辅助护理
咳嗽期间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每日分次少量饮用温蜂蜜水(1岁以上)或梨汤缓解咽喉刺激。夜间抬高枕头减少气道分泌物倒流,避免剧烈运动及冷空气刺激。
患儿咳嗽期间家长需保持居室通风,饮食以易消化的粥类、蒸蛋为主,避免甜腻食物刺激痰液分泌。若咳嗽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喘息、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复查排除支气管炎、肺炎等继发感染。所有药物使用须严格遵循儿科医师处方,不可自行增减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