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不小心被蜈蚣蜇伤后,应立即采取冲洗伤口、局部冷敷、消毒处理、避免抓挠、观察症状等紧急措施。蜈蚣毒液可能引起局部红肿、疼痛或过敏反应,严重时需就医。
1、冲洗伤口
被蜈蚣蜇伤后,第一时间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有助于稀释毒液并减少皮肤吸收。避免使用热水冲洗,以免加速毒素扩散。若伤口位于四肢,可适当抬高患肢减缓肿胀。
2、局部冷敷
冲洗后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敷于患处10分钟,间隔5分钟重复进行。低温能收缩血管减缓毒液扩散,同时缓解疼痛和肿胀。冷敷时需用干净布料隔开皮肤,避免冻伤,单次冷敷不超过20分钟。
3、消毒处理
冲洗后使用碘伏溶液或75%酒精由中心向外环形消毒伤口,防止细菌感染。避免涂抹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可能刺激皮肤或引发继发感染。若出现水疱不可自行挑破,需保持创面干燥清洁。
4、避免抓挠
蜈蚣蜇伤后患处常伴剧烈瘙痒,需避免抓挠以防皮肤破损和感染。可穿戴棉质手套或修剪指甲,儿童患者家长需加强看护。瘙痒明显时可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
5、观察症状
密切监测是否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全身过敏反应,或伤口周围红肿持续扩大、化脓等感染迹象。婴幼儿、孕妇或既往过敏体质者更需警惕,出现异常应立即就医,可能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抗过敏治疗。
被蜈蚣蜇伤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饮酒,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促进代谢。保持伤口干燥,可穿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居家需检查床褥、鞋袜等阴暗角落,清除蜈蚣栖息环境。若居住地蜈蚣活动频繁,建议安装纱窗纱门,必要时使用专业杀虫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