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糖尿病足疼痛通常发生在足部远端,包括足趾、足底、足背及足跟等部位。糖尿病足可能与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足趾
糖尿病足疼痛常始于足趾,尤其是第一足趾和第二足趾。周围神经病变可导致足趾出现刺痛、灼烧感或麻木,严重时可能伴随溃疡。血管病变会使足趾供血不足,引发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感染可能引起足趾红肿、发热,甚至化脓。患者需定期检查足趾皮肤完整性,避免外伤,穿着宽松透气的鞋袜。
2、足底
足底是糖尿病足疼痛的常见部位,神经病变可导致足底感觉异常,如蚁走感或电击样疼痛。长期压力分布不均可能引发足底溃疡,常见于跖骨头下方。血管病变会使足底皮肤变薄、干燥,容易皲裂。患者应避免赤足行走,使用减压鞋垫,保持足底清洁湿润。
3、足背
足背疼痛多与神经病变相关,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锐痛。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感染可引起足背弥漫性红肿,严重时形成脓肿。患者需注意足背皮肤变化,避免鞋面压迫,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足跟
足跟疼痛常见于长期糖尿病足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使足跟感觉迟钝,容易发生压力性溃疡。血管病变会导致足跟皮肤角化过度,易形成皲裂。跟腱反射减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定期修剪过度角化的皮肤,防止皲裂感染。
5、全足
晚期糖尿病足可能出现全足弥漫性疼痛,多由严重神经病变和缺血共同导致。表现为持续性灼痛,夜间加重,可能伴随皮肤发绀、温度降低。感染可迅速扩散至全足,导致湿性坏疽。这种情况需立即就医,可能需要进行血管评估和抗感染治疗。
糖尿病足患者需每日检查双足,注意有无红肿、破溃;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水温不超过37℃;选择圆头、软底、透气性好的鞋子;避免修脚、贴鸡眼膏等可能造成损伤的行为;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在合理范围;定期到内分泌科或糖尿病足专科随访。出现足部疼痛、温度变化、颜色改变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