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神科

焦虑症吃药期间为什么还发作呢

|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问题描述:
焦虑症吃药期间为什么还发作呢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崔界峰
崔界峰 北京回龙观医院 副主任医师

焦虑症服药期间仍可能发作,可能与药物未达有效浓度、个体差异、剂量不足、应激事件持续存在或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等因素有关。焦虑症的治疗需药物与心理干预结合,发作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1、药物起效延迟

抗焦虑药物如帕罗西汀片、盐酸舍曲林片等通常需要2-4周才能达到稳定血药浓度。在药物尚未充分发挥作用期间,患者可能因脑内神经递质调节未完成而出现症状反复。此时需保持规律用药,避免自行停药。部分患者对药物敏感性较低,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显效。

2、剂量调整阶段

医生会根据治疗反应逐步调整艾司西酞普兰片、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等药物的剂量。在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血药浓度波动,导致症状控制不稳定。这种情况常见于治疗初期或换药过渡期,需通过定期复诊监测疗效,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给药方案。

3、心理社会因素

持续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冲突或经济困难等应激源可能抵消药物效果。即使服用劳拉西泮片等苯二氮卓类药物,急性应激仍可能诱发发作。建议配合认知行为治疗,学习应对技巧,同时家长或伴侣应协助改善患者生活环境,减少诱发因素。

4、共病其他障碍

约半数焦虑症患者共病抑郁症、强迫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些疾病可能影响文拉法辛缓释片的疗效。当存在未被识别的共病时,单一抗焦虑治疗可能无法完全控制症状。精神科医生需要通过详细评估制定联合治疗方案,如合并使用喹硫平片等药物。

5、药物耐受性差异

基因多态性可能导致对氯硝西泮片等药物的代谢速率不同。CYP450酶活性异常者可能出现血药浓度不足或过高,影响疗效稳定性。可通过药物基因检测优化选药,必要时联合丁螺环酮片等不同机制药物增强效果。

焦虑症患者服药期间应保持每日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饮食上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避免摄入过量咖啡因和酒精。建立规律的睡眠节律,睡前1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症状波动时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缓解不适,记录发作诱因和频率供医生参考,切勿自行增减药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烟草依赖患者有哪些症状

烟草依赖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理依赖、生理依赖、戒断反应、耐受性增加以及对生活的负面影响。心理依赖表现为对吸烟的强烈渴望,难以控制吸烟行为;生理依赖则表现为身体对尼古丁的需求,停止吸烟后会出现不适感;戒断反应包括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耐受性增加意味着需要更多尼古丁才能达到相同的满足感;对生活的负面影响则体现在吸烟对健康、社交和工作效率的损害。 1、心理依赖:烟草依赖患者常对吸烟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表现为无法控制吸烟的欲望,尤其在压力大或情绪低落时更为明显。患者可能会通过吸烟来缓解焦虑或获得短暂的愉悦感,但这种依赖会逐渐加深,导致难以戒除。 2、生理依赖:尼古丁是烟草中的主要成瘾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迅速作用于大脑,释放多巴胺,产生愉悦感。长期吸烟会导致身体对尼古丁的依赖,停止吸烟后会出现头痛、失眠、食欲增加等生理不适,这些症状被称为戒断反应。 3、戒断反应:戒烟后,烟草依赖患者常会出现一系列戒断反应,如焦虑、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心率加快等。这些反应通常在戒烟后的几小时内开始,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4、耐受性增加:长期吸烟会导致身体对尼古丁的耐受性增加,患者需要吸入更多的烟草才能达到相同的满足感。这种耐受性会进一步加剧吸烟的频率和数量,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戒烟变得更加困难。 5、生活影响:烟草依赖不仅损害健康,还会对患者的社交、工作和家庭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吸烟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严重健康问题,同时也会影响社交形象和人际关系,降低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烟草依赖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节、运动锻炼和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戒断症状。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运动方面可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帮助缓解焦虑和改善情绪;心理疏导则可通过心理咨询或加入戒烟支持小组,获得专业指导和情感支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