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哪些

| 1人回答 | 9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快速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类型。这些心律失常可能由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或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1、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超过每分钟100次,常见于运动、情绪激动、发热等生理情况,也可能由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理因素引起。患者可能出现心悸、乏力等症状,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去除诱因后可自行缓解。若症状严重或持续存在,可遵医嘱使用美托洛尔片、普萘洛尔片等药物控制心率。

2、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心房异位起搏点,心率通常在每分钟150-250次,可能与心肌缺血、慢性肺部疾病或洋地黄中毒有关。患者常有心悸、气短表现,急性发作时可尝试屏气或冷水刺激面部,必要时需静脉注射胺碘酮注射液或普罗帕酮片转复心律。

3、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表现为规律的心房电活动,心房率可达每分钟250-350次,多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典型症状包括心悸、运动耐量下降,心电图可见锯齿状扑动波。治疗可选择射频消融术根治,或使用地高辛片、维拉帕米片控制心室率。

4、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电活动紊乱导致心率绝对不齐,可能引发脑卒中等并发症。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患者,表现为脉搏强弱不等。治疗需评估卒中风险,可选用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抗凝,配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

5、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心室,属于危险心律失常,易进展为心室颤动。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患者,表现为晕厥或猝死。紧急处理需电复律,长期治疗可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或口服胺碘酮片、利多卡因注射液预防发作。

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保持规律作息。建议定期监测心率变化,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若出现持续心悸伴胸痛、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日常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发作。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血管堵塞是什么引起

血管堵塞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因素引起。血管堵塞通常表现为肢体麻木、胸痛、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堵塞最常见的原因,可能与长期高脂饮食、吸烟、高血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管壁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调脂药物,或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斑块破裂可能引发急性血栓,需及时就医。

2、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多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如长期卧床、房颤患者易出现心源性血栓,表现为突发肢体疼痛或意识障碍。治疗需使用注射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或华法林钠片长期维持。深静脉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肺栓塞,属于急症需立即处理。

3、血管炎

血管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遗传或感染诱发有关,表现为血管壁炎症性增厚。治疗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联合环磷酰胺片免疫抑制。血管造影可明确狭窄程度,严重时需血管支架植入术。

4、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超标,易沉积于血管内皮形成斑块。治疗需控制饮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遵医嘱使用非诺贝特胶囊调节血脂。定期监测血脂水平有助于评估血管堵塞风险。

5、糖尿病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进程,表现为下肢动脉闭塞或视网膜病变。治疗需严格控糖,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调节血糖,配合西洛他唑片改善循环。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血管超声筛查。

预防血管堵塞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30分钟,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测血脂和颈动脉超声,出现不明原因胸痛或肢体无力需立即就医。戒烟限酒可显著降低血管内皮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