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儿童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儿童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儿童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血压、组织灌注及心脏功能评估等指标。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的危急状态,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1、临床表现

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皮肤花斑、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等外周循环障碍表现,同时伴有烦躁不安、嗜睡或意识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呼吸急促、心率增快或减慢、尿量减少也是常见表现。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心音低钝、奔马律等心脏听诊异常。

2、血压标准

收缩压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正常值的第5百分位或较基础值下降超过30%。婴幼儿收缩压通常低于70mmHg,年长儿低于80mmHg。需注意部分患儿早期可能通过代偿机制维持血压正常,但已存在组织低灌注。

3、组织灌注评估

乳酸水平超过2mmol/L提示组织缺氧,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低于70%反映氧供需失衡。尿量减少至每小时每公斤体重少于1毫升,四肢末梢温度与核心温度差超过3℃。这些指标可帮助判断休克的严重程度和代偿状态。

4、心脏功能检查

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40%或心脏指数小于2.2L/min/m²。心电图可能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表现。心肌酶谱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提示心肌损伤。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和程度。

5、鉴别诊断

需排除脓毒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其他类型休克。病史采集需关注有无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包填塞等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可协助鉴别。

儿童心源性休克病情凶险,一旦怀疑应立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建立静脉通路并监测生命体征。治疗需在稳定血流动力学的同时针对原发病因处理,如纠正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负荷等。家长发现患儿出现面色改变、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抢救时机。日常护理中应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定期随访心脏功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心跳过快吃点什么药

心跳过快可通过药物调节心率,通常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 1、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片每日10-40mg分次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每日25-100mg,比索洛尔片每日2.5-10mg。这类药物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降低心脏收缩力和心率,适用于窦性心动过速或高血压引起的心率过快。 2、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片每日80-120mg分次口服,地尔硫卓缓释片每日90-180mg。这类药物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降低心脏收缩力和传导速度,适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 3、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片每日200-400mg分次口服,普罗帕酮片每日150-300mg分次口服。这类药物通过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降低心脏兴奋性,适用于房颤或室性心动过速。 4、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片每日0.125-0.25mg。这类药物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房室传导,适用于心力衰竭引起的心率过快。 5、镇静药物:阿普唑仑片每日0.4-0.8mg分次口服,劳拉西泮片每日0.5-1mg分次口服。这类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缓解焦虑情绪,适用于精神紧张引起的心率过快。 心跳过快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用药。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