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肾衰竭早期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夜尿增多、水肿等症状,可通过控制饮食、药物治疗、透析治疗、肾移植等方式干预。肾衰竭通常由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药物性肾损伤等因素引起。
肾衰竭早期因毒素蓄积和贫血导致全身供氧不足,患者常出现持续性疲劳感,活动后加重。伴随症状可能包括面色苍白、心悸等。治疗需纠正贫血(如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控制血压(如缬沙坦胶囊),同时限制高磷食物摄入。
氮质血症影响胃肠功能,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厌食甚至呕吐。可能与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毒素刺激有关。需采用低蛋白饮食配合复方α-酮酸片,必要时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改善消化功能,同时监测血肌酐水平。
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导致夜间排尿次数超过2次,尿量超过全天1/3。常见于高血压肾损害或慢性间质性肾炎。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如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限制晚间饮水量,定期检查尿比重和肾功能。
水钠潴留引起眼睑及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出现胸腔积液。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相关。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呋塞米片利尿,配合百令胶囊保护肾功能,每日监测体重变化。
高磷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引发顽固性瘙痒。可能与继发性甲旁亢有关。治疗采用碳酸镧咀嚼片降血磷,配合骨化三醇软胶囊调节钙磷代谢,同时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肾衰竭患者需严格遵循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食盐不超过3克,蛋白质摄入量按每公斤体重0.6-0.8克计算,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尿量等指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出现严重水肿或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