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打过乙肝疫苗后通常不会被传染乙肝病毒,疫苗保护效果主要与抗体水平、病毒暴露量、个体免疫状态、病毒变异等因素有关。
1、抗体水平:疫苗接种后产生的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作用越强。若抗体水平低于10mIU/ml,建议补种加强针。
2、病毒暴露量:即使存在有效抗体,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病毒仍可能突破免疫防御,如输血或针刺伤等高危暴露情况。
3、免疫状态: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无法产生足够抗体,包括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及部分老年人。
4、病毒变异:极少数乙肝病毒变异株可能逃逸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但当前疫苗对主流毒株仍具有良好防护效果。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医务人员等职业暴露者需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出现可疑暴露时及时就医评估。
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可能引发宫颈癌、外阴癌、阴道癌、肛门癌等恶性肿瘤,还与口咽癌、阴茎癌等发病相关,长期持续感染是主要致癌因素。
1、宫颈病变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CIN1至CIN3三级,CIN3属于癌前病变。可通过阴道镜检查确诊,必要时行宫颈锥切术。
2、浸润性癌变高危型HPV16/18与70%宫颈癌相关,癌变过程通常需10-20年。早期可通过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预后较差。
3、其他生殖器癌病毒可导致外阴、阴道、肛门等部位鳞状细胞癌,男性可能引发阴茎癌。定期进行醋酸白试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4、口咽部肿瘤HPV16型与部分口咽癌发病相关,表现为吞咽困难、颈部肿块。需通过活检确诊,治疗需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
建议适龄人群接种HPV疫苗,有性行为者定期进行宫颈TCT和HPV联合筛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保持单一性伴侣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