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无保护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概率较低但需警惕。实际风险与接触者病毒载量、黏膜完整性、性行为方式等因素有关。
1、病毒暴露量感染者处于急性期或晚期时病毒载量高,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病毒浓度显著提升,此时单次无保护性行为感染概率可达1%左右。
2、黏膜屏障状态生殖器溃疡、月经期或肛交造成的黏膜损伤会大幅增加感染风险,完整黏膜可降低病毒侵入概率约80%。
3、行为方式差异接受方肛交感染概率最高约1.4%,阴道性交约0.08%,主动方阴茎感染概率约0.04%,口交风险可忽略不计。
4、阻断时效性暴露后72小时内启动PEP阻断治疗可降低81%感染风险,推荐使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组合方案。
建议高危行为后2-6周进行HIV抗体检测,期间避免血液体液接触,规律使用安全套可降低90%以上传播风险。
高危行为三年半后艾滋病抗体检测结果准确率接近百分之百。艾滋病窗口期通常为2-6周,现代检测技术可在高危后3个月排除感染。
1、窗口期说明第三代HIV抗体检测的窗口期为3-6周,第四代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可将窗口期缩短至2-4周。
2、检测准确性高危后3个月抗体检测阴性可完全排除感染,三年半检测结果具有确定性诊断价值。
3、假阴性概率极少数免疫抑制患者可能出现抗体产生延迟,但三年半未检出抗体的概率极低。
4、检测建议若仍存在疑虑可选择核酸检测作为补充,该技术可在感染后7-10天检出病毒RNA。
建议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定期体检可帮助监测整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