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有什么区别

|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问题描述: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有什么区别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秀杉
陈秀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程长短和病毒清除能力。急性乙肝通常病程短,病毒可被免疫系统清除;慢性乙肝病程长,病毒持续存在,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治疗上,急性乙肝以支持治疗为主,慢性乙肝需长期抗病毒治疗。
1、病程和病毒清除能力
急性乙肝通常病程在6个月以内,大多数患者免疫系统能够清除病毒,恢复健康。慢性乙肝病程超过6个月,病毒持续复制,导致肝脏长期受损。急性乙肝多见于成年人感染,而慢性乙肝多发生在婴幼儿期感染,因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无法有效清除病毒。
2、症状表现
急性乙肝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黄疸等症状,部分患者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慢性乙肝患者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但长期携带病毒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急性乙肝症状明显时需及时就医,慢性乙肝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3、治疗方法
急性乙肝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休息、补充营养、避免肝毒性药物等,必要时使用护肝药物如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慢性乙肝需长期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饮食上,建议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如鸡蛋、鱼类、豆制品,避免饮酒。
4、预防和管理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新生儿和高危人群。急性乙肝患者应注意隔离,避免传染他人。慢性乙肝患者需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必要时进行肝纤维化或肝癌筛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延缓病情进展。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的病程、症状和治疗方法差异显著,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急性乙肝患者应注重休息和营养支持,慢性乙肝患者需长期抗病毒治疗和定期监测。预防乙肝的关键在于接种疫苗和避免高危行为,早期发现和干预可有效降低肝硬化和肝癌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孕妇可以打乙肝疫苗吗

孕妇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打乙肝疫苗,但需经医生评估风险和获益后决定。乙肝疫苗是一种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手段,对于乙肝高危孕妇或无法避免暴露风险的孕妇,接种疫苗可能有益,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孕妇接种乙肝疫苗的条件和意义 乙肝疫苗属于灭活疫苗,相较于活疫苗,其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性更高。在怀孕期间,若孕妇面临一定的乙肝感染风险,例如家人中有乙肝患者、医护行业可能暴露于感染场所等情况,接种疫苗能够提供保护,降低感染率。接种的同时也间接减少了母婴传染的可能性。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接种前必须由专业医生评估孕妇的具体情况,例如乙肝检测结果和感染风险等级,综合判断是否接种。 2、孕妇接种乙肝疫苗的风险分析 虽然乙肝疫苗很少引起明显的副作用,但孕妇在接种时,仍然要谨慎。疫苗的潜在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疼痛、发热等,虽然这些都非常轻微,但必须重视避免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尤其是在孕早期3个月内,胎儿器官发育尚未完成,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干预。医生通常建议仅在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并且避开孕早期后才考虑接种。 3、孕妇如何安全预防乙肝感染 对于无法或无需接种乙肝疫苗的孕妇,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减少感染风险。例如: 避免接触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避免接触血液、个人物品如剃须刀、牙刷等携带病毒的物品; 注意生活习惯:坚持充分煮熟食物,避免危险针刺操作等; 定期孕期检查:孕妇应按时进行乙肝相关血清检测,明确自身感染状态,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乙肝母婴阻断的相关治疗,如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孕妇能否接种乙肝疫苗需视具体情况而定,既不要盲目接种,也不要忽视乙肝风险。建议孕期妈妈遵医嘱及时完成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