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新生儿

新生儿败血症是怎么引起的

|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败血症是怎么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曲中玉
曲中玉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败血症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常见于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感染途径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分娩过程中感染以及出生后环境感染。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和规范护理。
1、遗传因素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更容易受到感染。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进一步削弱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家庭,孕期应加强产前检查,必要时进行基因筛查。
2、环境因素
分娩过程中,如果产妇存在感染如羊膜炎、尿路感染,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给新生儿。出生后,医院环境中的交叉感染、医疗器械污染或不规范操作也可能导致败血症。医院应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医护人员需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3、生理因素
新生儿的皮肤和黏膜屏障功能较弱,容易成为病原体入侵的通道。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建议母亲在产后尽早开奶。
4、外伤
分娩过程中可能因器械使用不当或产程过长导致新生儿皮肤损伤,增加感染风险。剖宫产手术也可能因操作不当引发感染。医护人员应谨慎操作,避免不必要的创伤。
5、病理因素
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时,免疫力进一步下降,更易发生败血症。对于这类高危婴儿,需加强监测和护理,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和护理干预。药物治疗方面,常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或万古霉素,具体选择需根据病原体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支持治疗包括补充液体、维持电解质平衡和呼吸支持。护理干预需注意保持婴儿皮肤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并定期监测生命体征。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孕产妇的健康管理、医院感染控制和家庭护理。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儿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确保婴儿健康成长。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几天洗一次澡合适

新生儿洗澡的频率应根据季节、环境温度和皮肤状况进行调整。通常建议夏季每天或隔天洗澡,冬季可每2-3天一次,以保持皮肤清洁和健康。 1、夏季护理:夏季气温高,新生儿容易出汗,建议每天或隔天洗澡。水温控制在37℃左右,使用温和的婴儿专用沐浴露,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干燥。洗澡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即可,洗后及时擦干并涂抹婴儿润肤霜。 2、冬季护理:冬季气温低,新生儿皮肤较为脆弱,建议每2-3天洗澡一次。水温可稍高至38℃,但仍需避免过热。洗澡前确保室温适宜,洗后迅速擦干并穿好衣物,防止着凉。可选择婴儿油或润肤霜进行保湿护理。 3、皮肤状况:若新生儿皮肤出现湿疹、干燥或敏感等问题,应减少洗澡频率,避免使用刺激性产品。可使用温水轻轻擦拭皮肤,重点清洁褶皱部位,洗后涂抹无香精、低敏的婴儿护肤品。 4、环境温度:洗澡时需确保室温在24-26℃,避免冷热交替对新生儿造成不适。洗澡前准备好干净的衣物、浴巾和护理用品,洗澡过程中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5、洗澡方法:洗澡时采用托举法,一手托住新生儿的头部和颈部,另一手轻轻清洗身体。注意清洁腋下、颈部、腹股沟等褶皱部位,避免污垢堆积。洗后用柔软的浴巾轻轻拍干,切勿用力擦拭。 新生儿洗澡后,可进行适当的抚触和按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亲子互动。选择温和的婴儿润肤霜或按摩油,轻柔地按摩新生儿的四肢、背部和腹部,时间控制在5-10分钟。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持新生儿的皮肤清洁和湿润,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学品,定期更换尿布,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