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痔疮的早期症状和前兆

|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一直都觉得肛门部位有明显的刺痛感,怀疑是痔疮,痔疮早期症状和前兆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峰
李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痔疮早期症状和前兆主要为便血、肛门瘙痒、肛门疼痛以及肛门有肿物脱出等。痔疮可以分为外痔,内痔以及混合痔等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痔疮。早期症状和前兆会略有不同,具体情况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单从其早期症状和前兆并不能诊断疾病,还需要借助相关方面的检查才能确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肠息肉一般都是良性的吗?

肠息肉多数是良性的,但部分可能发展为恶性。肠息肉主要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存在癌变风险。

1、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通常与慢性肠道炎症有关,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患者。这类息肉由炎症刺激导致黏膜增生形成,质地较软且表面光滑,极少发生恶变。患者可能出现腹泻、腹痛或黏液血便等症状,通过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需针对原发炎症疾病,如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息肉较大时可在内镜下切除。

2、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多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是肠黏膜细胞更新失衡形成的隆起病变。息肉直径通常小于5毫米,呈半球形且色泽与周围黏膜一致,癌变概率极低。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肠镜时偶然发现。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定期复查肠镜监测变化,若息肉增大或数量增多可考虑内镜下切除。

3、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具有明确癌变潜能,根据组织学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息肉越大、绒毛成分越多则癌变风险越高,直径超过2厘米的绒毛状腺瘤癌变概率较高。患者可能表现为便潜血或排便习惯改变,肠镜检查可见息肉表面分叶或不规则。所有腺瘤性息肉均建议内镜下切除,术后需每1-3年复查肠镜。

4、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青少年时期即可出现数百枚腺瘤性息肉,40岁前癌变概率接近100%。患者常有腹痛、便血及肠梗阻表现,肠镜下可见密集分布的息肉。需尽早行预防性全结肠切除术,术后配合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减少残留直肠息肉复发。

5、错构瘤性息肉

错构瘤性息肉多见于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由正常组织异常排列形成,属于良性病变但可能引起肠套叠等并发症。息肉多分布于空肠和回肠,可伴有口唇黏膜黑斑。无症状的小息肉可观察随访,较大息肉或引发梗阻时需手术切除,同时建议筛查其他系统肿瘤。

发现肠息肉后应完善病理检查明确性质,腺瘤性息肉患者需严格随访。日常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运动。5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肠癌筛查,有家族史者应提前至40岁开始检查。术后患者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复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