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骨折手术后恶心可能与麻醉反应、镇痛药物副作用、术后低血糖、胃肠功能紊乱、心理应激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暂停镇痛药、静脉补液、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
1、麻醉反应
全身麻醉药物可能抑制延髓呕吐中枢,术后24小时内出现恶心属于常见现象。伴随头晕、嗜睡等症状时,可尝试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麻醉代谢完全后症状多自行缓解。严重者需医生评估后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等止吐药物。
2、镇痛药物副作用
阿片类镇痛药如盐酸曲马多片可能直接刺激胃肠黏膜或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触发区。若同时出现便秘、腹胀,可遵医嘱更换为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或联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肠蠕动。
3、术后低血糖
术前禁食及手术应激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出现冷汗、心悸伴恶心。可通过快速血糖检测确认,饮用适量糖水或静脉推注葡萄糖注射液缓解。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调整胰岛素用量。
4、胃肠功能紊乱
手术创伤及卧床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弱,表现为腹胀、恶心。早期咀嚼口香糖刺激迷走神经,或使用四磨汤口服液促进肠鸣音恢复。术后6小时可尝试少量流食,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
5、心理应激
疼痛焦虑可能通过脑-肠轴引发功能性恶心,常见于既往有晕动病史患者。通过音乐疗法、腹式呼吸训练缓解紧张情绪,必要时短期使用劳拉西泮片等抗焦虑药物。
术后应保持半卧位减少胃食管反流,分次少量饮用温开水,避免过早摄入油腻食物。记录恶心发作时间与诱因,若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喷射性呕吐、剧烈腹痛,需立即排查肠梗阻等外科急症。定期进行床上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家属可协助轻拍背部帮助排痰,减少因咳嗽引发的恶心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