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神科

焦虑抑郁是精神疾病还是心理疾病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焦虑抑郁是精神疾病还是心理疾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崔界峰
崔界峰 北京回龙观医院 副主任医师

焦虑抑郁既属于精神疾病也属于心理疾病,具体分类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焦虑抑郁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慢性压力、创伤经历、器质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社会支持、物理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家族史是焦虑抑郁的重要风险因素,一级亲属患病概率显著增高。这类患者可能存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等遗传易感性。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早期发现可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等非药物手段干预,避免诱发环境因素。

2、神经递质失衡

大脑内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此类患者常出现持续性心境低落、兴趣减退等核心症状。临床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调节神经递质。

3、慢性压力

长期工作压力或人际关系紧张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引发焦虑抑郁状态。典型表现为入睡困难、心悸等躯体化症状。建议通过正念冥想、规律运动等减压方式改善,必要时联合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4、创伤经历

童年虐待、重大事故等心理创伤可能造成持久性心理损伤,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共病抑郁。这类患者常有闪回、警觉性增高等特征性表现。需采用眼动脱敏再加工治疗等特殊心理干预,配合米氮平片等药物改善睡眠和情绪。

5、器质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脑卒中等躯体疾病常继发焦虑抑郁症状。患者除情绪问题外,多伴有原发病的体征如体重增加、肢体麻木等。需优先治疗原发病,同时使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等对躯体影响较小的抗抑郁药物。

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有助于促进内啡肽分泌改善情绪。饮食上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减少精制糖摄入。建立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夜间使用电子设备。建议家属给予充分情感支持,但不过度关注症状,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若症状持续两周未缓解,需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表现包括情绪不稳定、自我认同混乱、人际关系紧张和冲动行为,治疗需结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辩证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移情焦点治疗,药物治疗可使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情绪稳定剂。情绪不稳定表现为情绪波动剧烈,短时间内从极度兴奋转为极度抑郁。自我认同混乱表现为对自我形象、目标和价值观的认知模糊不清,常感到内心空虚。人际关系紧张表现为对他人极端依赖或极端排斥,难以维持稳定的亲密关系。冲动行为表现为自残、自杀企图、过度消费、物质滥用等高风险行为。辩证行为疗法通过技能训练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改善人际关系和减少冲动行为。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应对策略。移情焦点治疗通过探索患者与治疗师的关系,帮助患者理解并改善人际互动模式。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抗焦虑药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可短期缓解焦虑,但需谨慎使用以防依赖。情绪稳定剂如锂盐和丙戊酸钠可帮助稳定情绪,减少情绪波动。患者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综合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可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重建健康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认同。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