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 肠癌

肠癌术后腹部造瘘口该怎么护理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肠癌术后腹部造瘘口该怎么护理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谢江强
谢江强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
肠癌的人工造瘘口,它的护理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个是要保持局部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注意卫生。如果是有一些炎症,红肿炎症的话,可以及时地使用一些金霉素的软膏,或者红霉素软膏来涂抹、来消炎。第二个要注意造瘘袋的使用,造瘘袋对于这种一次性的造瘘袋要把这个在造瘘袋的区域的话要剪的,剪出来的口子要比较合适,然后贴和要比较好,这样的话不容易导致粪便污染皮肤。第三个就是说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大便形状,尽量就不要去进食一些油腻的食物,或者是一些海鲜这种异种蛋白,以免引起腹泻,反复的大便的话炎症的刺激也会对于这个不利,同时的话我们也要多进纤维素,保证大便的软化,不要就是说太硬的大便能产生,或者说我们也不要去进食一些容易产酸、产气、刺激的大便。那么就是说一些刺激性味道的这种比如说蒜这样的东西,产气的不要吃豆奶这些。避免这些气体对于造瘘口的刺激,引起患者的不适。最后一个的话就是说要保持形成一个良好的大便规律,每天1到2次,可以就是说每天的话对它进行刺激,慢慢的进行训练这样的一个规律的大便。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肠癌转肝癌的原因是什么

肠癌转肝癌通常由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原发肿瘤未完全切除、基因突变累积、免疫功能低下以及慢性肝病基础等因素引起。肠癌肝转移属于恶性肿瘤晚期表现,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治疗需结合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局部消融或肝切除术等综合方案。

1. 肿瘤细胞转移

肠癌细胞可通过门静脉系统直接侵入肝脏,这是肠癌肝转移的主要途径。癌细胞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后,肝脏作为首个滤过器官易滞留肿瘤细胞。此类转移灶多呈现多发结节,常伴有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升高。确诊需依赖增强CT或PET-CT检查,治疗上需联合FOLFOX方案化疗与贝伐珠单抗靶向药物。

2. 原发灶控制不佳

肠癌根治术后切缘残留或淋巴结清扫不彻底时,残余癌细胞可能经淋巴管转移至肝脏。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术后1-2年内,患者可能出现碱性磷酸酶异常升高。预防需确保手术达到R0切除标准,术后建议定期进行腹部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监测。

3. 基因突变驱动

KRAS、BRAF等基因突变会增强癌细胞侵袭性,促进上皮间质转化过程。这类转移灶生长迅速,对常规化疗敏感性较差。基因检测可指导使用西妥昔单抗等分子靶向药物,同时需关注肝功能损伤等药物不良反应。

4. 免疫监视失效

肿瘤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过度活化会抑制免疫应答,使转移癌细胞逃避免疫清除。这类患者常伴有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可考虑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进行免疫治疗,但需警惕免疫相关性肝炎的发生。

5. 慢性肝病基础

合并乙肝肝硬化或脂肪肝时,肝脏微环境更适宜肿瘤细胞定植。这类转移灶多伴有背景肝纤维化,治疗需权衡肝功能储备。可考虑经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同时需进行抗病毒等基础肝病管理。

肠癌肝转移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清等,适量补充支链氨基酸。避免腌制、烧烤等致癌食物摄入,每日进行3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治疗期间每周监测体重变化,出现腹痛加重或皮肤黄染需立即复查肝功能与腹部影像。建议每3个月进行全身评估,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