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直肠癌早期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里急后重、腹痛腹胀、体重下降等症状。直肠癌是发生在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易被忽视,需结合肠镜检查确诊。
直肠癌早期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可能由肿瘤刺激肠黏膜或导致肠腔狭窄引起。部分患者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粪便形状变细或呈扁条状。这类症状易与肠易激综合征混淆,需通过粪便隐血试验初步筛查。
肿瘤表面溃破可能导致便中带血,血液多呈暗红色或鲜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引发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需与痔疮出血鉴别,痔疮出血多为便后滴血且无排便习惯改变。
直肠肿瘤刺激直肠壁可产生频繁便意,但排便后仍有未排净感。症状持续加重可能提示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部分患者伴随肛门坠胀感,平卧时症状可能减轻。
肿瘤生长导致肠腔部分梗阻时,可出现阵发性绞痛,进食后加重。腹胀多因肠蠕动减弱或肠积气引起,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症状夜间平卧时可能更为明显。
肿瘤消耗及进食减少可能导致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5%。部分患者因营养吸收障碍出现低蛋白血症,表现为下肢水肿。需排查是否合并食欲减退或早饱感。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粪便隐血筛查,有家族史者应提前至35岁。日常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食用。出现上述症状持续2周未缓解时,须及时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肠镜及肿瘤标志物检查。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直肠癌术后饮食需遵循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软食→普食的渐进原则,重点包括低渣低脂、高蛋白、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1、低渣饮食术后初期选择米汤、过滤菜汤等无渣流食,减少肠道负担,2周后逐步添加烂面条、蒸蛋等半流质食物。
2、高蛋白摄入恢复期每日需补充鱼肉、鸡胸肉、豆腐等优质蛋白,促进伤口愈合,贫血者可适量增加动物肝脏。
3、少食多餐每日5-6餐,单次进食量不超过200毫升,避免肠梗阻风险,餐后保持30分钟坐位姿势。
4、忌口事项禁食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慎用牛奶等易胀气食品,粗纤维蔬菜需充分烹煮至软烂。
术后3个月内定期监测营养指标,出现腹胀腹泻需及时调整饮食方案,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