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改善漏尿修复盆底肌的动作

|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改善漏尿修复盆底肌的动作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巩丽
巩丽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治医师

改善漏尿可尝试凯格尔运动、臀桥、深蹲、腹式呼吸、剪刀腿等动作,这些动作有助于修复盆底肌。漏尿多与盆底肌松弛有关,常见于产后女性或中老年人群,长期坚持针对性训练可提升控尿能力。

1、凯格尔运动

凯格尔运动通过重复收缩放松盆底肌群增强肌力。平躺屈膝,想象憋尿时收紧会阴部肌肉,保持5秒后放松,重复10次为一组。该动作可直接锻炼尿道括约肌,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注意避免腹部或大腿肌肉代偿发力。

2、臀桥

臀桥动作能同步激活盆底肌与臀部肌群。仰卧屈膝,脚跟靠近臀部,抬起骨盆至肩髋膝呈直线,顶峰收缩臀部2秒后缓慢下落。该动作通过髋关节伸展强化盆底肌支撑力,适合产后盆底肌轻度松弛者。

3、深蹲

徒手深蹲可增强盆底肌与下肢协调性。双脚与肩同宽,下蹲时膝盖不超过脚尖,起身时收缩会阴部肌肉。深蹲产生的腹压变化能刺激盆底肌反射性收缩,但重度盆腔器官脱垂者需谨慎。

4、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通过膈肌运动间接训练盆底肌。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收缩小腹并上提盆底,每天练习5分钟。这种低强度训练适合术后康复期人群,能改善盆底肌血供与神经控制。

5、剪刀腿

仰卧位剪刀腿动作侧重内收肌群与盆底肌联动。双腿伸直交替交叉,配合呼气时收紧盆底肌。该动作对改善急迫性尿失禁有帮助,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需避免过度抬腿。

建议每天选择3-4个动作组合练习,每组重复8-12次,每周至少训练5天。训练初期可能出现肌肉酸痛,应循序渐进增加强度。避免憋气或过度用力,咳嗽打喷嚏前可预先收缩盆底肌防止漏尿。若训练3个月仍无改善,需就医排除膀胱过度活动症等病理性因素。日常可多食用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类食物,帮助维持肌肉弹性。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皮肤下有炎症痘痘反复发作

皮肤下有炎症痘痘反复发作可能与毛囊炎、痤疮、皮脂腺囊肿、真菌感染、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调整生活习惯、就医检查等方式改善。建议避免挤压痘痘,保持皮肤清洁,饮食清淡,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 毛囊炎

毛囊炎是毛囊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表现为红肿疼痛的痘痘。可能与皮肤清洁不足、出汗过多、剃须损伤等因素有关。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日常需避免抓挠,衣物选择透气材质。

2. 痤疮

痤疮与皮脂分泌旺盛、毛囊角化异常有关,常伴粉刺或脓疱。青春期多发,但成人也可能因压力、饮食诱发。治疗可选用阿达帕林凝胶调节角化,配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消炎。顽固性痤疮可能需要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但需严格监测肝功能。

3. 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囊肿,易继发感染出现红肿。囊肿较小可观察,合并感染时需切开引流并外用红霉素软膏。反复发作的囊肿需手术完整切除囊壁。日常应避免摩擦刺激囊肿部位,清洁时动作轻柔。

4. 真菌感染

马拉色菌等真菌感染可导致毛囊炎样皮疹,多发生于胸背部。表现为瘙痒性红色丘疹,易与痤疮混淆。确诊需真菌镜检,治疗选用酮康唑洗剂或联苯苄唑乳膏。保持皮肤干燥,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膏加重菌群失调。

5. 内分泌失调

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疾病等可能导致雄激素升高,刺激皮脂分泌引发痘痘。女性若伴月经紊乱、多毛需排查激素水平。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螺内酯片调节雄激素,配合水杨酸棉片局部护理。规律作息、减少高GI饮食有助于改善症状。

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问题需排查潜在诱因,避免自行长期使用激素类药膏。建议每日用温水及温和洁面产品清洁,更换枕巾毛巾频率保持每周2-3次,控制乳制品及高糖食物摄入。若痘痘持续3个月未改善或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应及时至皮肤科进行细菌培养、激素检测等专项检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