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8次阅读
手足口病可通过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重症监护等方式快速控制症状。该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但需警惕重症病例。
1、一般治疗: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漱口;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隔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家长需每日消毒患儿接触物品。
2、对症治疗:发热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口腔溃疡可选用开喉剑喷雾剂、康复新液局部喷涂。
3、抗病毒治疗:重症病例需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干扰素α喷雾剂,早期使用可能缩短病程,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肢体抖动情况。
4、重症监护: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等症状时需住院治疗,必要时给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监测心肺功能及神经系统并发症。
患病期间建议食用绿豆粥、梨汁等清凉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患儿衣物应煮沸消毒,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
婴儿正常肚脐应呈干燥、无红肿、无渗液或异味的凹陷或轻微凸起状态,脐带残端通常在出生后1-3周脱落。
1、外观特征健康婴儿肚脐皮肤颜色与周围一致,无异常凸起或深坑,脐带残端干燥后呈黑褐色,逐渐自然脱落。
2、清洁状态正常脐部无脓性分泌物或血液渗出,可能有少量淡黄色干痂,但周围皮肤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
3、愈合进程脐带脱落后创面应快速愈合,2-3天内形成完整皮肤覆盖,若超过1周未愈合并持续渗液需就医。
4、触感温度正常肚脐触感与腹部其他部位温度一致,局部发热或发凉可能提示血液循环异常或感染。
家长需每日用医用酒精或碘伏轻柔消毒脐部,保持干燥透气,避免尿布摩擦,发现异常分泌物或出血应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