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特点主要有水样腹泻、呕吐、发热、脱水。该病多发于婴幼儿,病程具有自限性,但需警惕严重脱水等并发症。
1、水样腹泻每日腹泻可达10-20次,粪便呈蛋花汤样,不含黏液脓血,持续3-8天。病毒损伤小肠绒毛导致乳糖酶缺乏是主要原因。
2、反复呕吐80%患儿发病初期出现喷射性呕吐,持续1-3天。病毒刺激胃肠道神经反射及毒素作用于呕吐中枢是主要机制。
3、中低度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一般不超过39℃,持续1-2天。病毒血症及炎症因子释放是发热的主要原因。
4、脱水表现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是典型表现。大量水电解质丢失未及时补充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患病期间建议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母乳喂养儿继续哺乳,避免高糖饮食加重渗透性腹泻。
病毒疱疹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局部护理、免疫调节、预防传播等方式治疗。病毒疱疹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或2型感染引起。
1、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核苷类似物可抑制病毒复制,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制剂。
2、局部护理疱疹破溃后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洁,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涂抹利多卡因凝胶。
3、免疫调节反复发作患者可考虑使用胸腺肽、干扰素等免疫调节剂,合并免疫功能低下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4、预防传播发作期避免接触疱疹液,不共用毛巾餐具,性接触时使用避孕套,孕妇产道感染需考虑剖宫产。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发作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缩短病程。皮损广泛或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