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房颤与脑梗存在明确关联,房颤患者发生脑梗的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房颤可能导致心脏内血栓形成,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可引发脑梗。房颤相关脑梗占全部脑梗病例的较大比例,且具有高致残率与高死亡率的特点。
房颤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功能,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形成涡流,尤其在左心耳部位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可随动脉系统进入脑部,堵塞脑血管导致脑梗发生。房颤相关脑梗多表现为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失语或意识障碍,梗死面积通常较大且易复发。临床研究显示未经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每年脑梗发生风险可达较高水平,年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会进一步增加风险。
部分阵发性房颤患者也可能发生脑梗,即使房颤发作不频繁。这类患者因症状短暂易被忽视,但心脏电生理紊乱仍可导致血栓形成。少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同样存在脑梗风险,虽然概率低于瓣膜性房颤,但绝对数量更为庞大。某些特殊类型脑梗如分水岭梗死或腔隙性梗死,也可能与房颤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
房颤患者应定期进行卒中风险评估,根据CHA2DS2-VASc评分决定抗凝治疗策略。常用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利伐沙班片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同时需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脑梗征兆时须立即就医,争取在溶栓时间窗内获得有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