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预防控制猩红热方法有哪些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预防控制猩红热方法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郭朝阳
郭朝阳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预防控制猩红热可通过隔离传染源、加强个人卫生、环境消毒、接种疫苗等方式实现。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需综合采取预防措施。

1、隔离传染源:

患者需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至少7天,避免与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接触。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天,出现咽痛或发热需及时就医。

2、个人卫生:

养成勤洗手习惯,咳嗽时用肘部遮挡。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物需煮沸消毒,日常避免共用毛巾、餐具等个人物品。

3、环境消毒:

患者居住环境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玩具等高频接触物品,保持室内通风。托幼机构发生病例时应暂停集体活动。

4、疫苗接种:

目前尚无猩红热专用疫苗,但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可降低继发感染风险。流行季节前可咨询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方案。

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儿童出现发热伴皮疹症状应立即就医。保持均衡饮食与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流行性出血热三红三痛怎么回事

流行性出血热的三红三痛可能由汉坦病毒感染、毛细血管损伤、免疫反应过度、器官功能衰竭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液体复苏、对症支持、重症监护等方式干预。

1、汉坦病毒感染

汉坦病毒通过啮齿动物传播,感染后攻击血管内皮细胞,表现为发热伴三红三痛症状。治疗需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干扰素α-2b、人免疫球蛋白等抗病毒药物。

2、毛细血管损伤

病毒导致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颜面颈胸部潮红三红征及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需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维持循环稳定。

3、免疫反应过度

病毒激活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加重血管渗漏和疼痛反应。可短期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布洛芬缓释胶囊控制过度炎症。

4、器官功能衰竭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肾损伤或休克,与低血容量及毒素积累有关。需血液透析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配合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

发病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恢复期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奶,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凝血指标。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