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输尿管软镜取肾结石一般能取干净,但具体效果与结石大小、位置、硬度等因素有关。输尿管软镜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肾结石,术中可通过激光碎石将结石粉碎后取出。若结石体积过大、质地过硬或位于肾盏憩室等特殊位置,可能需联合其他术式或分次手术。
输尿管软镜取石术通过自然腔道进入肾脏,创伤小且恢复快。对于多数位于肾盂或肾盏的结石,医生可在直视下精准粉碎并取出结石碎片。术中采用钬激光将结石逐层击碎成粉末状,配合套石篮或吸引装置清除,术后复查显示结石清除率较高。术后1-3天需留置双J管防止输尿管水肿,患者应多喝水促进残余细小结石排出。
当结石直径超过2厘米或呈鹿角形分布时,单次软镜手术可能无法完全清除。部分质地坚硬的胱氨酸结石或草酸钙结石,激光碎石效率较低,需延长手术时间。对于肾下盏结石,因角度刁钻可能残留碎片,此时需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调整体位二次取石。术后1个月需复查CT确认无残留,若发现较大残余结石可能需行经皮肾镜手术补救。
术后应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减少久坐和憋尿,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双J管移位。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适量补充枸橼酸盐制剂预防复发。出现发热、血尿加重或腰痛需及时复诊,警惕感染或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定期泌尿系超声检查监测结石复发情况,建议每年至少复查一次。
肾小管中毒可能由遗传因素、药物或毒物损伤、代谢异常、免疫性疾病、感染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多尿、低钾血症、酸中毒等症状。肾小管中毒可通过纠正电解质紊乱、停用肾毒性药物、免疫抑制治疗、抗感染治疗、透析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肾小管中毒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如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常由SLC4A1基因突变导致。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骨质疏松等症状。治疗需长期口服枸橼酸钾颗粒纠正酸中毒,严重时需联合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定期监测血钾和血气分析。
2、药物损伤
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抗肿瘤药物顺铂注射液等可能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临床可见尿量异常增多、尿糖阳性等表现。需立即停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代谢紊乱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钙血症可导致继发性肾小管功能损害。患者常伴有多饮多尿、恶心呕吐等症状。需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静脉滴注氯化钠注射液扩容,同时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调节钙磷代谢。
4、自身免疫病
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引发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管间质。典型表现包括眼干口干、关节疼痛等。治疗需服用醋酸泼尼松片抑制免疫反应,联合环磷酰胺片控制病情进展,定期复查尿β2微球蛋白。
5、感染因素
肾盂肾炎或病毒感染如汉坦病毒可直接侵袭肾小管细胞。常见发热、腰痛伴尿频尿急症状。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细菌感染,或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抗病毒治疗,同时静脉补充复方电解质注射液。
肾小管中毒患者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3000毫升饮水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脱水,限制高盐高脂饮食减轻肾脏负担。建议每3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出现乏力加重或尿量骤减时需立即就诊。长期服药者应定期监测药物浓度,儿童患者家长需特别注意记录每日出入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