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蜱虫和黑痣可通过观察形态、生长速度、伴随症状等方式区分。蜱虫是体外寄生虫,常附着在皮肤表面吸血;黑痣是皮肤色素细胞聚集形成的良性肿瘤。
蜱虫活体可见六足和口器,未吸血时呈扁平椭圆形,吸血后膨胀如黄豆大小,颜色多为灰褐或红褐色,周围皮肤可能出现红肿。黑痣边缘规则光滑,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均匀(棕黑、浅褐等),表面平整或略微隆起,直径通常小于6毫米。
蜱虫叮咬后1-2天内体积迅速增大,移除后皮肤遗留针尖状破损。黑痣生长缓慢,多年保持稳定状态,若短期内突然增大、颜色不均或边缘不规则需警惕恶变。
蜱虫叮咬处常有瘙痒、灼痛感,严重者可出现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黑痣通常无自觉症状,若出现破溃、出血、疼痛可能提示黑色素瘤。
用酒精棉球轻擦疑似物体,蜱虫受刺激后会收紧口器,黑痣无反应。也可用镊子尝试夹取,蜱虫需垂直拔出,黑痣与皮肤紧密相连无法分离。
皮肤镜可清晰显示蜱虫的足部结构或黑痣的色素分布模式。无法明确时需就医行皮肤活检,病理检查能确诊黑色素瘤或排除寄生虫感染。
日常需定期检查皮肤,户外活动后重点观察腋窝、腹股沟等隐蔽部位。发现疑似蜱虫时不可强行撕扯,应用尖头镊子夹住口器根部垂直拔出,局部消毒后观察1个月是否出现游走性红斑。黑痣避免反复摩擦,防晒可降低恶变风险,出现不对称、边界模糊等异常特征时及时就诊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