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脏病

失眠气短心慌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失眠气短心慌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峰
李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失眠气短心慌常见原因为更年期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常见于中年女性绝经前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表现为情绪激动以及心慌、胸闷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睡眠差,甚至表现为典型的焦虑或者抑郁,常伴有频繁的出汗。男性也会有更年期,症状发作时间较迟,常在50岁以后发生,症状与女性更年期区别不大。建议平时放松心情,适当的增加户外活动,也可以变换一下生活环境,到外地小住,必要的时候,可以吃改善情绪和帮助睡眠的药物,如黛力新、劳拉西泮等。有心慌、气短、失眠的症状,先要到医院进行诊治,看有没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心慌、气短。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心慌、气短,常见原因有冠心病、心律失常性疾病、心肌病等。现在很多人都会失眠。失眠便可以导致心慌气短,失眠是非常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病。如果仅出现失眠,一般建议去神经内科或心理咨询,用辅助药物改善失眠症状,一旦失眠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白天出现的心慌、气短症状便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如果病人没有失眠,出现了心慌气短,要除外是否有器质性疾病。心慌气短最常见的是心肺疾病,即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导致的心慌气短。如怀疑为心脏疾病,可能要做超声心动图、24小时心电图,明确有没有器质性疾病。如怀疑为肺部疾病,建议进行胸片、CT、肺功能检查,明确有没有肺脏的器质性疾病。如果都没有,缓解精神紧张、焦虑情绪便可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心脏为什么会得心脏病

心脏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外伤及病理性问题密切相关,具体原因可能包括家族史、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先天解剖异常及慢性疾病导致的心血管损伤等。要预防和控制心脏病,需注意改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并及时治疗基础疾病。 1、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早发心脏病的病例,个人患病风险显著增加。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影响胆固醇代谢或血管功能,导致冠心病或心肌病的发病率升高。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但高风险人群应更加重视心脏健康,定期进行心血管专项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2、环境因素 环境压力、不健康饮食以及久坐的生活方式是心脏病的重要诱因。比如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糖饮食会造成肥胖和高血脂,进一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导致血管损伤、心肌功能减弱。建议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多摄入新鲜蔬果、戒烟限酒、保持规律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和充足睡眠。 3、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壁逐渐硬化且血管弹性降低,这也是老年人心脏病高发的原因之一。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会损伤血管内壁,易形成斑块,诱发心血管事件。控制这些因素的关键在于坚持用药,如服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调脂药如他汀类药物和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等,同时需要监测指标以评估疗效。 4、外伤及心理压力 严重胸部外伤可能直接损害心肌或导致血流不畅,而长期心理压力和焦虑则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增加心脏病风险。学会缓解压力、保持积极心态有助减轻对心脏的影响。可以尝试呼吸放松训练或参与瑜伽等舒缓性活动。 5、病理因素 某些基础疾病可能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例如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或心肌炎等。不同病理类型有不同治疗策略。冠心病可通过介入手术如支架植入改善血流;风湿性心脏病若存在瓣膜损伤,可能需要瓣膜置换手术;而病毒性心肌炎则需抗病毒治疗并配合服用保护心肌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 预防和控制心脏病需要综合管理,从改善生活方式到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高危人群应特别关注心脏健康,将定期检查和健康管理融入日常生活,以降低心脏病的发生风险。加强预防意识,有问题及时就医,是保护心脏健康的重要措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