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结核病科

常用的抗结核药有哪些

|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常用的抗结核药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马伟
马伟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常用的抗结核药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链霉素等,这些药物通常联合使用以确保疗效和防止耐药性发展。规范治疗、足疗程用药是抗结核的重要原则,同时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治疗方案。
1、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
一线药物是结核病最常用的治疗药物,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小,被广泛应用于初治和常规治疗中:
异烟肼INH:作用强大,可杀灭快速复制的结核杆菌。使用期间需注意肝功能检测,预防药物性肝炎。
利福平RIF:具有强力杀菌作用,同样需要监测肝功能,同时可能导致尿液和汗液染成橘红色,属于正常现象。
乙胺丁醇EMB:主要用于抑制慢速增殖的菌群,不过可能引发视神经炎,疗程中需要定期检查视力。
吡嗪酰胺PZA: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多用于强化治疗阶段,肝功能受损者需谨慎使用。
链霉素SM:常用于耐药或特殊病例治疗,但长期使用可能对肾脏和听力有负面影响,需注意随访。
2、常用的二线抗结核药物
当结核杆菌对一线药物产生耐药性时,会使用二线药物。典型药物包括:
对氨水杨酸PAS:多用于多重耐药的辅助治疗,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
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莫西沙星:抑制DNA复制,但不可滥用,需严格遵从
阿米卡星:主要用于耐药性结核,但因具有耳毒性,需监测听力和肾功能。
3、联合用药和疗程管理的重要性
抗结核药物一般需联合使用,而非单一用药,因为联合治疗可以有效防止耐药性。治疗周期通常较长,分为2个月的强化期和4-6个月的巩固期。强化期使用4种药物联合,巩固期减少为2种药物联合。一定要按照医生处方和疗程要求坚持用药,切勿私自停药。
4、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及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如肝损伤、视神经炎或听力受损等。同时,还需注重患者的心理支持,帮助其提高依从性,避免因中途停药导致的治疗失败。
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是治愈结核病的关键,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嘱进行治疗并定期随访。对于已经确诊结核病的患者,请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完成完整疗程,以确保彻底治愈和防止传播及复发。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颈椎结核中医诊断方法

颈椎结核的中医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合参,结合舌诊和脉诊进行综合判断。颈椎结核多因正气不足、外感邪毒所致,中医诊断注重整体辨证,通过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听取患者的主诉、询问病史以及触摸相关部位,结合舌象和脉象变化,判断病情性质和病位。 1、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形体、颈部活动情况等,判断是否存在气血虚弱或局部异常。颈椎结核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形体消瘦、颈部活动受限,部分患者颈部可见局部肿胀或畸形。 2、闻诊: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判断是否存在气虚或痰湿内阻。颈椎结核患者声音可能低沉无力,呼吸短促,部分患者可闻及颈部局部摩擦音。 3、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了解病情发展及诱因。颈椎结核患者常主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伴有乏力、盗汗、低热等症状,部分患者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 4、切诊:通过触摸患者的颈部及相关部位,判断是否存在局部压痛、肿块或肌肉紧张。颈椎结核患者颈部局部常有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硬结或肿胀。 5、舌诊与脉诊:通过观察舌象和脉象,判断病性及病位。颈椎结核患者舌质多淡红或暗红,舌苔薄白或黄腻,脉象多细弱或弦数,提示气血两虚或痰湿内阻。 颈椎结核的中医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常用中药包括黄芪、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物,配合丹参、川芎、乳香等活血化瘀药物。针灸治疗可选取大椎、风池、肩井等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饮食上宜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如颈部旋转、侧屈等动作,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活动功能。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结合西医检查明确诊断,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