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尿蛋白+-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尿蛋白+-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尿蛋白+-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尿液复查、抗感染治疗、控制血糖血压等方式干预。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发热、寒冷刺激或长时间站立可能导致暂时性尿蛋白+-,通常无伴随症状。建议避免诱因后1-2周复查尿常规,期间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减少高盐饮食摄入。若复查结果转阴则无须特殊处理。

2、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尿道炎等感染可能引起尿蛋白+-,多伴有尿频尿急、排尿灼痛等症状。可能与细菌逆行感染有关,需完善尿培养检查。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菌药物,配合三金片等中成药辅助治疗。

3、肾小球肾炎: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或IgA肾病等可导致尿蛋白+-,常伴随血尿、眼睑浮肿。发病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需行肾穿刺明确病理类型。治疗可选用黄葵胶囊、百令胶囊保护肾功能,严重者需用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

4、糖尿病肾病: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损伤肾小球滤过膜,早期表现为间歇性尿蛋白+-。患者多存在多饮多尿病史,需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除严格控糖外,可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改善微循环,必要时使用缬沙坦胶囊减少蛋白漏出。

5、高血压肾病:

血压持续升高可造成肾小动脉硬化,出现尿蛋白+-伴夜尿增多。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需动态监测血压和肾功能。推荐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厄贝沙坦片降压,同时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发现尿蛋白+-应避免高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1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限制豆制品摄入。建议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留尿检测。若持续阳性或出现水肿、泡沫尿等症状,需及时至肾内科就诊完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拉红色大便怎么回事

宝宝拉红色大便可能与食物染色、肛裂、肠炎、肠套叠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局部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食物染色:

食用红心火龙果、西红柿等红色食物可能导致大便颜色暂时性改变,无须特殊处理,停止食用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2、肛裂:

便秘导致肛门黏膜撕裂出血,大便表面可见鲜红色血迹。家长需增加宝宝膳食纤维摄入,使用红霉素软膏促进裂口愈合。

3、肠炎: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出血,常伴随发热、腹泻。可遵医嘱服用蒙脱石散、益生菌、头孢克肟等药物。

4、肠套叠:

肠道异常套叠导致血便,多伴有阵发性哭闹、呕吐。需立即就医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治疗。

建议家长记录宝宝大便次数、性状变化,避免擅自用药,出现持续血便或伴随精神萎靡时需及时儿科就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