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化疗期间出现低血压需警惕体位性低血压、药物副作用及脱水风险,主要注意事项包括监测血压变化、调整活动方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低血压可能与化疗药物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血容量不足或心脏功能抑制有关。
1、血压监测
每日定时测量卧位与立位血压,记录波动情况。化疗药物如紫杉醇、顺铂可能干扰血管调节功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建议使用家用血压计,发现收缩压持续低于90mmHg或出现头晕目眩时及时联系医生。血压监测需避开化疗输液后2小时内的高反应期。
2、活动管理
避免突然起身或长时间站立,改变体位时遵循"坐起30秒-站立30秒"原则。化疗期间体力下降明显者可使用助行器,浴室铺设防滑垫。若出现眼前发黑、乏力等症状应立即蹲下或平卧,防止跌倒引发骨折等二次伤害。
3、补液管理
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2500毫升,优先选择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使用铂类药物化疗时需特别注意尿量变化,脱水会加剧低血压症状。静脉补液需严格遵医嘱控制速度,过快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4、药物调整
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降压药、利尿剂等可能协同导致低血压的药物。部分止吐药如昂丹司琼注射液也会引起血压波动。必要时医生会调整化疗方案或联用盐酸米多君片等升压药物,但须避免自行服用滋补类中药。
5、营养支持
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蛋奶和含钠丰富的海带、芹菜,少量多餐避免餐后低血压。严重呕吐时可选择短肽型肠内营养粉补充能量。限制酒精、咖啡因等利尿物质摄入,血红蛋白低于80g/L时需评估是否需要输血支持。
化疗患者应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正在使用的化疗药物及可能出现的低血压风险。居家环境保持适宜温度,避免高温加重血管扩张。若出现意识模糊、持续晕厥或血压低于80/50mmHg需立即急诊处理。治疗期间可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如内关、足三里等辅助调节循环功能,但须避开白细胞低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