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肝胆外科

肝移植为什么活不久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肝移植为什么活不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涛
李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肝移植术后生存期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移植肝功能、原发病控制、术后并发症及长期护理等。肝移植患者生存期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可长期存活,部分患者可能因特定原因生存期较短。

移植肝功能直接影响术后生存期。移植肝可能出现原发性无功能或功能延迟恢复,导致术后早期死亡。急性排斥反应或慢性排斥反应可能损害移植肝,影响长期存活。移植肝血管或胆道并发症如肝动脉血栓、胆道狭窄等,可能造成肝功能衰竭。移植肝原发病复发如乙肝复发、肝癌复发等,会显著缩短生存期。免疫抑制剂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或药物毒性损伤。

患者基础疾病状态对生存期有重要影响。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较高者术后预后较差。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多器官功能损害会增加手术风险。术前存在难以控制的感染会增加术后并发症概率。营养状态差、肌肉萎缩明显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困难。术前存在严重门静脉高压或肝肺综合征等并发症预后不良。

术后管理质量与生存期密切相关。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监测不及时可能导致排斥或感染。术后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菌性肺炎等会威胁生命。代谢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控制不佳会影响长期预后。依从性差导致药物漏服或擅自减量可能诱发排斥反应。定期随访检查不及时可能延误并发症的发现和处理。

肝移植术后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定期监测肝功能及药物浓度。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饮酒、吸烟等损害肝脏行为。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感染,适量运动增强体质。定期复查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监测移植肝状态。出现发热、黄疸、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家庭支持对长期生存有积极作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胆源性胰腺炎是怎么回事

胆源性胰腺炎可能由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胆道肿瘤、胆道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内镜治疗、营养支持、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 1、胆道结石:胆道结石阻塞胰管,导致胰液无法正常排出,引发胰腺炎。治疗可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或使用熊去氧胆酸片250mg/次,每日3次溶解结石。 2、胆道感染:细菌感染胆道,炎症扩散至胰腺,导致胰腺炎。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1g/次,每日1次控制感染,必要时进行胆囊切除术。 3、胆道蛔虫:蛔虫进入胆道,阻塞胰管,引发胰腺炎。治疗可使用阿苯达唑片400mg/次,每日1次驱虫,严重时需手术取出蛔虫。 4、胆道肿瘤:肿瘤压迫或阻塞胆道,导致胰液排出障碍,引发胰腺炎。治疗需手术切除肿瘤,或使用化疗药物如吉西他滨1000mg/m²,每周1次控制病情。 5、胆道功能障碍:胆道运动功能异常,导致胰液排出不畅,引发胰腺炎。治疗可通过调整饮食,避免高脂食物,使用多潘立酮片10mg/次,每日3次改善胆道运动功能。 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高蛋白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苹果。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