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拉肚子及发烧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拉肚子及发烧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拉肚子及发烧可能由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轮状病毒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止泻药物、退热药物、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1、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多因进食不洁食物导致病毒或细菌感染,表现为突发腹泻伴低热。常见诺如病毒、沙门氏菌感染,粪便多呈水样。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配合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必要时使用诺氟沙星胶囊抗感染。发病期间需暂停乳制品,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

2、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典型症状为脓血便伴39℃以上高热。患者可能出现里急后重感,需通过粪便培养确诊。治疗常用左氧氟沙星片抗菌,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家长需注意患儿肛周清洁,腹泻严重时可暂时禁食4-6小时。

3、食物中毒

食用变质食物后2-6小时突发呕吐腹泻,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常导致38℃左右发热。需立即停用可疑食物,轻症可口服盐酸小檗碱片,严重者需静脉补液。建议记录24小时进食清单供医生参考,恢复期避免高脂高纤维饮食。

4、轮状病毒感染

婴幼儿秋季腹泻常见病因,先出现喷射状呕吐后发展为蛋花汤样便,体温可达39℃。可选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减少肠液分泌,配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家长需每2小时测量体温,注意尿量防止脱水,必要时住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5、肠道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力低下时,肠道益生菌减少引发腹泻低热。粪常规可见真菌孢子,治疗需停用原抗生素,改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日常可适量饮用无糖酸奶,避免滥用抗菌药物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

出现腹泻发热症状时,建议记录排便次数、体温变化和伴随症状。选择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苹果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补充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每次腹泻后饮用200毫升温水。体温超过38.5℃可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若24小时内症状未缓解或出现意识模糊、血便等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应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帮助肠道功能重建。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能治疗吗

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可通过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可能与吸烟、环境污染、遗传因素、慢性肺部疾病和职业暴露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体重下降和乏力等症状。 1、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和受累淋巴结是首选治疗方法。常见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术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可以有效控制局部病灶,提高生存率。 2、放疗治疗: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适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放疗可以减少肿瘤体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放疗方案通常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3、化疗治疗:化疗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适用于广泛转移或无法手术的患者。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卡铂和紫杉醇等。化疗可以控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化疗方案通常为多药联合,疗程根据病情调整。 4、靶向治疗:靶向治疗通过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药物抑制癌细胞生长,适用于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常用靶向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奥希替尼等。靶向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肿瘤,延长生存期,副作用相对较小。 5、免疫治疗: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适用于晚期或复发患者。常用免疫药物包括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等。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持久。 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重饮食调理,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牛奶、鱼类和新鲜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太极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缓解症状。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