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问题描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马伟
马伟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2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该疾病因夜间反复缺氧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需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或手术干预。

1、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长期夜间缺氧可造成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进而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患者可能伴随晨起头痛、眩晕等症状,治疗需结合无创呼吸机使用和降压药物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

2、心律失常

睡眠期间反复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可诱发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室性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夜间猝死,可能与心肌缺血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患者常见心悸、胸闷等症状,需通过多导睡眠监测评估风险,必要时使用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3、2型糖尿病

慢性间歇性缺氧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影响糖代谢调节功能。睡眠片段化还会干扰生长激素分泌,进一步促进血糖升高。这类患者通常伴随肥胖和代谢综合征,除呼吸机治疗外,需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达格列净片等降糖药物控制血糖。

4、脑血管疾病

长期夜间缺氧会导致脑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增加脑梗死和脑出血风险。血液黏稠度升高和血压波动也是重要诱因,患者可能出现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等前驱症状。预防需控制危险因素,急性期可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

5、认知功能障碍

睡眠结构破坏和脑缺氧可损害海马体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执行能力下降。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轻度认知障碍甚至痴呆,表现为定向力障碍和情绪波动。改善通气治疗后配合多奈哌齐片、盐酸美金刚片等神经保护药物可能延缓病程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应保持侧卧位睡眠,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避免睡前饮酒和使用镇静药物。建议定期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评估治疗效果,合并代谢性疾病者需监测血糖、血脂等指标。出现白天严重嗜睡或心血管症状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昏迷老人全身浮肿怎么办

昏迷老人全身浮肿需立即就医,可能由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严重感染或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生命支持治疗、原发病治疗、利尿消肿、营养支持及感染控制等方式干预。

1、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可能导致体循环淤血,引发全身浮肿,常伴有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减轻液体潴留,同时配合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若存在急性肺水肿,可能需无创通气支持。日常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监测每日尿量及体重变化。

2、肾功能衰竭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会引起水钠代谢紊乱,表现为颜面及下肢凹陷性水肿,可能伴随少尿或无尿。医疗干预包括血液透析清除代谢废物,使用托拉塞米片促进排水,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须定期检测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控制每日饮水量不超过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

3、低蛋白血症

长期营养不良或肝病合成不足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治疗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配合口服复方氨基酸胶囊改善营养状态。饮食应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摄入,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蛋白总量。每周监测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评估疗效。

4、严重感染

脓毒症等感染可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全身性水肿伴发热或低体温。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同时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进行液体复苏。护理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5、药物不良反应

钙通道阻滞剂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引发水钠潴留。医生会评估后调整用药方案,如替换为缬沙坦胶囊控制血压,使用螺内酯片拮抗醛固酮作用。记录用药时间与水肿加重的关系,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昏迷合并全身浮肿属危急情况,家属应立即送医急诊科或重症监护室。转运时保持侧卧位防误吸,记录昏迷发生时间及诱因。住院期间需每日测量四肢周径,观察水肿消退情况。长期卧床者需使用气垫床,每2小时协助翻身拍背。饮食遵循医嘱选择低盐、适量蛋白的流质或鼻饲营养,限制每日液体入量。出院后定期复查心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