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17需要住院吗

|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黄疸17需要住院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燕
王燕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新生儿黄疸值达到17通常建议住院观察和治疗,因为这种程度的黄疸可能涉及中度或重度情况,存在发展为高胆红素血症或胆红素脑病的风险。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常见的治疗包括光疗、换血治疗和加强喂养。
1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是出生后常见的现象,常与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生理性原因:新生儿肝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导致间接胆红素代谢缓慢。
病理性原因:如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感染、新生儿红细胞过多或胆汁排泄障碍,都可能加剧胆红素堆积。
偏低体重或早产:早产儿肝脏发育更不成熟,更容易出现高胆红素水平。
外部环境和喂养:喂养不足或脱水可能导致胆红素浓度升高。
血清总胆红素值达到17时,特别是对于早产儿或伴有其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格外注意,及时评估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
2是否住院治疗的判断依据
医生通常会根据以下条件决定是否需要住院:
胆红素水平:血清胆红素超过15、mg/dL的数值通常被认为是中度黄疸的临界值,结合具体时间点例如出生后第几天判断风险。
危险因素:如出生早产、快速升高的胆红素值、黄疸出现时间过早24小时内发生或伴随其他症状如嗜睡、不吃奶。
全身表现:如果黄疸已蔓延到四肢或眼白,提示血中胆红素水平较高。
住院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光疗或换血快速降低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影响。
3治疗建议
光疗:最常见的治疗方法。蓝光或白光照射可加速胆红素在肝外分解,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光疗时,家长需关注新生儿的保温和补充水分。
换血治疗:针对光疗效果不佳或黄疸严重>20 mg/dL时,通过更换部分血液快速降低胆红素值。
加强喂养:鼓励母乳喂养或给予配方奶,增加新生儿的排泄频率,以帮助胆红素从粪便中排出。
4家庭护理及后续观察
对已完成治疗的新生儿,在回家后需继续监测黄疸情况,观察皮肤、眼睛和行为状态,如发现嗜睡、吸奶无力等症状,应立刻就医。应确保婴儿获取充足水分和营养,定期随访血清胆红素水平。
新生儿黄疸值17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情况,通常建议住院治疗并接受密切观察。如果忽视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家长应根据医嘱完成干预,同时在出院后继续做好喂养和健康监测,确保黄疸彻底恢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鼻子呛奶怎么办

新生儿鼻子呛奶可通过调整喂奶姿势、拍嗝、控制奶速、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鼻子呛奶通常由喂奶姿势不当、奶速过快、吞咽不协调等原因引起。 1、姿势调整:喂奶时保持新生儿头部略高于身体,采用半坐位或斜抱姿势,避免平躺喂奶。母乳喂养时确保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奶瓶喂养时选择适合的奶嘴孔径,避免奶速过快。喂奶后保持宝宝直立15-20分钟,减少奶液反流。 2、拍嗝技巧:每次喂奶后轻拍宝宝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减少呛奶风险。拍嗝时用手掌轻托宝宝下巴,另一只手以空心掌从下往上轻拍,持续1-2分钟。若宝宝未打嗝,可尝试变换姿势或轻抚背部。 3、控制奶速:选择适合新生儿月龄的奶嘴,避免奶速过快导致呛奶。奶瓶喂养时倾斜角度控制在30-45度,让奶液缓慢流入宝宝口中。母乳喂养时注意观察宝宝吞咽节奏,若吞咽过快可暂停喂奶,待宝宝调整后再继续。 4、观察症状:呛奶后密切观察宝宝呼吸、面色及精神状态。若出现呼吸急促、面色发绀、持续哭闹等症状,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将宝宝俯卧在家长前臂上,头部略低于身体,轻拍背部帮助排出呛入的奶液。若症状未缓解,需尽快就医。 5、及时就医:若宝宝频繁呛奶或伴随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病理因素。医生可能通过体检、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评估是否存在先天性喉部异常、胃食管反流等疾病,并根据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新生儿呛奶后需注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过度摇晃宝宝。日常护理中可适当增加宝宝腹部按摩,促进消化功能。母乳喂养的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过多油腻食物。若宝宝呛奶后出现轻微咳嗽,可适当喂水帮助清理呼吸道。定期观察宝宝生长发育情况,确保营养摄入充足。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