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肝腹水可能与长期大量饮酒有关,但并非唯一诱因。肝腹水通常由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门静脉高压等因素引起,酒精性肝病仅是其中一种病因。患者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损伤,逐渐发展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最终可能引发酒精性肝硬化。肝硬化时肝脏结构改变,门静脉压力增高,血浆白蛋白合成减少,液体渗入腹腔形成腹水。这类患者常伴有皮肤黄染、食欲减退等症状,需严格戒酒并接受保肝治疗,如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药物改善肝功能。
非酒精因素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病毒持续复制可导致肝纤维化,进而出现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并发症。此类患者需长期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此外,自身免疫性肝病、血吸虫病等也可能损伤肝脏功能,需要通过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肝腹水患者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但肝性脑病患者需控制蛋白摄入。每日监测体重和腹围变化,记录24小时尿量。若出现发热、腹痛或意识障碍,应立即就医排查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