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乳突炎是乳突气房黏膜及骨质的化脓性炎症,症状主要有耳后疼痛、耳道流脓、听力下降、发热、乳突区红肿压痛等,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鼓膜切开术、乳突切开术、镇痛治疗、局部清洁护理等。乳突炎多由中耳炎扩散引起,需及时干预避免颅内并发症。
1、耳后疼痛
乳突炎早期表现为耳后乳突区持续性胀痛或跳痛,疼痛可向同侧头部放射。触诊时乳突尖部压痛明显,可能与乳突气房内脓液积聚压迫骨膜有关。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压迫患侧,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疼痛。
2、耳道流脓
脓性分泌物经鼓膜穿孔或外耳道溢出,分泌物可能带有血丝,常伴有臭味。这与细菌感染导致黏膜坏死化脓有关。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外耳道,避免污水进入,可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局部抗感染治疗。
3、听力下降
传导性听力减退因鼓室积液或听骨链活动受限所致,严重者可能出现感音性聋。需通过纯音测听评估损伤程度,急性期过后可考虑鼓室成形术修复听力。避免用力擤鼻防止逆行感染,禁用氨基糖苷类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注射液。
4、发热畏寒
急性发作期体温可达38-40℃,伴随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提示细菌毒素入血。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需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注射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广谱抗生素,配合物理降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乳突区红肿
晚期可见耳后皮肤充血肿胀,耳廓向前下移位,形成骨膜下脓肿时可触及波动感。影像学检查显示乳突气房混浊或骨质破坏。需行乳突切开引流术清除病灶,术后每日换药,必要时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控制感染。
乳突炎患者应保持耳部干燥清洁,洗澡时用防水耳塞阻隔水流,避免游泳及潜水。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促进组织修复,限制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等颅内压增高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脑膜炎等并发症。规范完成抗生素治疗疗程,定期复查颞骨CT评估病情进展。
哺乳期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反复高烧可通过物理降温、抗生素治疗、中药调理、手术切除等方式缓解。通常由免疫力下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扁桃体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下、颈部等部位帮助退烧,避免酒精擦拭刺激皮肤。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退热贴。
2、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药期间暂停哺乳。可能伴随咽痛、化脓等症状。
3、中药调理: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中药可缓解炎症,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哺乳期避免含雄黄、朱砂等成分的药物。
4、手术切除:反复发作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可考虑切除手术,需在断奶后进行。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暂停哺乳时定时排空乳汁避免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