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咽鼓管堵塞可通过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及自听增强等症状判断,通常由感冒、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或腺样体肥大等原因引起。
1. 耳闷胀感:耳部出现持续闷堵感,类似进水后的不适,可能因鼻咽部炎症导致咽鼓管黏膜肿胀。建议用捏鼻鼓气法缓解,若无效需耳鼻喉科检查。
2. 听力下降:传导性听力减退伴耳内闭塞感,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可尝试吞咽或打哈欠,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需排除中耳积液。
3. 耳鸣:低频嗡嗡声伴随耳压异常,可能与鼻过敏或气压变化有关。生理性耳鸣可通过咀嚼口香糖缓解,病理性需鼻喷糖皮质激素。
4. 自听增强:说话时自我声音放大,提示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急性期可短期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喷剂,慢性反复发作需鼻内镜评估。
避免用力擤鼻及潜水等行为,保持鼻腔清洁,反复出现症状建议完善声导抗和鼻咽镜检查明确病因。
萎缩性鼻炎的症状主要包括鼻塞、鼻干、嗅觉减退、鼻腔异味,治疗方法有鼻腔冲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护理。
1、鼻塞鼻腔黏膜萎缩导致通气不畅,可遵医嘱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复方薄荷脑滴鼻液、维生素A软胶囊缓解症状。
2、鼻干腺体萎缩使鼻腔分泌物减少,建议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遵医嘱应用鱼肝油滴剂、链霉素滴鼻液、雌激素软膏。
3、嗅觉减退嗅区黏膜萎缩影响气味分子识别,可能与维生素B12缺乏有关,需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甲钴胺片、三磷酸腺苷二钠。
4、鼻腔异味腐败菌繁殖产生恶臭,需每日用温盐水冲洗鼻腔,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鼻液、甲硝唑片、碘甘油涂抹。
保持室内湿度,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定期复查鼻腔情况,出现脓性分泌物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