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新生儿吃完奶肚子鼓鼓的正常吗

|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吃完奶肚子鼓鼓的正常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吃完奶肚子鼓鼓多数属于正常现象,可能与吞咽空气、胃容量小、喂养姿势不当、乳糖不耐受等因素有关。

1. 吞咽空气:

新生儿吸吮时易吞入空气,导致胃部胀气。建议家长采用拍嗝方式帮助排气,哺乳后竖抱15分钟。

2. 胃容量小:

新生儿胃呈水平位且容量小,少量奶液即可使腹部显膨隆。家长需按需喂养,避免过度喂食。

3. 喂养姿势不当:

错误的衔乳姿势会增加胀气概率。家长需确保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奶瓶喂养时保持奶嘴充满奶液。

4. 乳糖不耐受:

少数患儿可能因乳糖酶缺乏导致腹胀,伴随哭闹、腹泻。需就医排查,可选用低乳糖配方奶粉或乳糖酶补充剂。

日常可进行顺时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若腹胀持续超过4小时或伴随呕吐、血便需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治疗方法

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内镜下止血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应激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习惯

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热及腌制食物,规律进食,减少胃黏膜刺激。发病可能与饮食不当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感。

2、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药物。发病可能与胃酸分泌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反酸、烧心症状。

3、根除幽门螺杆菌

采用四联疗法清除病原菌,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胶囊等。发病与细菌感染相关,常伴随口臭、食欲减退。

4、内镜下止血

对于活动性出血病灶可采用内镜下电凝或钛夹止血。发病与黏膜血管损伤有关,可能表现为呕血、黑便等严重症状。

日常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