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 感冒

感冒后大汗淋漓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问题描述:
感冒后大汗淋漓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原庆
原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感冒后大汗淋漓可能与体温调节异常、药物作用、体质虚弱、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感冒时体温升高可能导致出汗增多,退热药物也可能引起大量出汗,体质虚弱或存在其他疾病时出汗症状可能更明显。

1. 体温调节异常

感冒时病毒或细菌感染可导致体温升高,机体通过出汗散热以维持正常体温。此时可能伴随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建议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过度保暖,适量补充水分。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

2. 药物作用

部分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颗粒、阿司匹林肠溶片、复方氨酚烷胺片等可能引起出汗增多。这种情况通常属于药物正常反应,但需警惕过量服药导致虚脱。用药期间应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重复使用同类药物,出现心慌、乏力等不适需及时就医。

3. 体质虚弱

气虚体质或慢性病患者感冒后可能出现异常多汗,常见于老年人、术后患者或长期服药人群。此类情况可能伴随乏力、气短、食欲不振等症状。可适当饮用黄芪精口服液、生脉饮等中成药调理,同时保证充足休息,逐步恢复适度活动。

4. 继发感染

当感冒合并肺炎、扁桃体炎等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持续高热伴大汗淋漓,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此时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需完善胸片等检查明确感染灶。

5. 电解质紊乱

大量出汗可能导致钠、钾等电解质丢失,出现口渴、肌肉痉挛、心悸等症状。建议饮用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避免单纯补充白开水。严重者可静脉补充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需监测血电解质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感冒后出汗期间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防止受凉。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增加瘦肉粥、蒸蛋等优质蛋白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出汗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表现,应立即就医排查心肌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恢复期可进行八段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5个月感冒了流鼻涕怎么办

宝宝5个月感冒流鼻涕,可通过生理盐水滴鼻、保持室内湿度、适当喂水缓解症状,必要时就医。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感染。1. 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将生理盐水滴入宝宝鼻腔,软化鼻涕后用吸鼻器轻轻吸出,避免鼻腔堵塞。2. 保持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或将湿毛巾挂在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有助于缓解鼻塞和咳嗽。3. 适当喂水:增加水分摄入,帮助稀释鼻涕,促进排毒。4. 观察体温:若宝宝出现发热、咳嗽加重或呼吸急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支气管炎或肺炎。5. 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花粉、尘螨等过敏原的接触,防止加重症状。6. 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衣物,避免受凉,但不要过度包裹,以免影响散热。宝宝感冒流鼻涕时,家长应密切观察症状变化,若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