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新生儿眼睛发黄可能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与肝脏代谢功能不成熟有关。建议增加喂养次数促进胆红素排泄,无须特殊治疗。
2、母乳性黄疸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抑制胆红素代谢所致。暂停母乳3天后黄疸减轻可确诊,恢复哺乳后黄疸可能反复但无须干预。
3、新生儿溶血病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常伴有贫血和肝脾肿大。需光疗治疗,严重者需换血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4、胆道闭锁胆汁排泄受阻导致进行性黄疸加重,大便呈陶土色。需在60天内行葛西手术或肝移植,延误治疗会导致肝硬化。
家长需每日监测黄疸变化,保证充足喂养,发现黄疸持续加重或伴有嗜睡、拒奶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新生儿血肿可能由产道挤压、凝血功能异常、血管损伤、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头部肿胀、皮肤青紫、局部压痛等症状。
1. 产道挤压: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受产道挤压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形成骨膜下血肿。多数无需特殊处理,2-3周可自行吸收,家长需避免按压血肿部位。
2. 凝血异常:维生素K缺乏或暂时性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建议家长遵医嘱给新生儿注射维生素K1,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3. 血管损伤:产钳或胎头吸引助产时器械压迫可损伤血管。需医生评估是否需穿刺抽吸,家长应注意观察血肿是否增大或出现发热。
4. 遗传疾病:罕见情况下血友病等遗传性凝血障碍会导致血肿。需进行凝血因子检测,确诊后需输注凝血因子浓缩制剂治疗。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保持血肿部位清洁,避免碰撞,按医嘱复查头颅超声,如出现呕吐、抽搐等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