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小儿病毒感染反复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护理、药物干预、就医评估等方式治疗。病毒感染通常由免疫力低下、护理不当、继发细菌感染、特殊病原体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使用退热贴辅助降温。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可能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
2、补液护理家长需少量多次喂服口服补液盐、母乳或温水,预防脱水。观察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脱水征兆时需加强补液。
3、药物干预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避免交替用药或超量使用。
4、就医评估发热持续72小时以上、伴随皮疹或抽搐时,需排查EB病毒、腺病毒等特殊病原体感染或合并细菌性肺炎可能。
家长需保持室内通风,给予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强迫进食。发热期间每4小时监测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
手足口病可通过居家护理、对症用药、预防并发症、隔离观察等方式解决。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1、居家护理建议家长保持患儿口腔清洁,用温水漱口;手足皮疹避免抓挠,可涂抹炉甘石洗剂;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牛奶。
2、对症用药家长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抗病毒,开喉剑喷雾剂缓解口腔疼痛。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
3、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可能与EV71型病毒感染有关,需立即就医。保持患儿指甲修剪平整。
4、隔离观察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避免接触其他儿童。家长接触患儿后需用含氯消毒剂洗手,玩具餐具每日煮沸消毒。
患病期间建议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保证充足睡眠。托幼机构发生聚集病例时应及时报告疾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