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肝移植后胆管可能出现胆管狭窄、胆漏、胆管感染等并发症,需通过药物或手术干预。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但胆管并发症可能影响术后恢复。
胆管狭窄是肝移植后常见的胆管并发症,可能与手术操作、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排斥反应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黄疸、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轻度狭窄可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放置支架治疗,严重狭窄可能需要再次手术修复。胆漏通常发生在术后早期,表现为腹腔引流液增多、腹痛、发热等症状。小量胆漏可通过充分引流和抗感染治疗自行愈合,大量胆漏需手术修补。胆管感染多与胆管狭窄或胆漏相关,患者会出现寒战高热、右上腹疼痛,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行胆管引流。
肝移植术后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食物加重胆管负担。遵医嘱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定期复查超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检查评估胆管情况。术后早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或出血。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发生。
儿童胰腺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儿童胰腺炎通常由胆道疾病、病毒感染、药物因素、遗传代谢异常、外伤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
急性期需绝对禁食并通过鼻胃管减压,减少胰酶分泌。胃肠减压可缓解腹胀呕吐,禁食时间通常持续3-5天直至腹痛缓解。恢复期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初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脂食物,避免刺激胰腺。
2、静脉补液
通过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及营养维持内环境稳定。儿童易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监测尿量及血生化指标。严重病例需输注白蛋白或血浆,必要时采用肠外营养支持。
3、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减少胰液分泌。疼痛剧烈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镇痛,合并感染需用头孢曲松钠注射剂抗感染。所有药物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4、内镜治疗
胆源性胰腺炎需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解除梗阻。适用于胆总管结石导致的胰管阻塞,可放置鼻胆管引流或行乳头肌切开取石。操作需由儿科消化内镜专家实施。
5、手术治疗
胰腺坏死合并感染需手术清创引流,假性囊肿压迫器官时行囊肿空肠吻合术。手术适应证包括持续器官衰竭、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需多学科团队评估后实施。
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腹痛程度及排便情况,记录每日出入量。恢复期饮食遵循低脂高蛋白原则,选择蒸鱼、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炸食品。定期复查血淀粉酶及腹部超声,警惕复发可能。急性发作时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日常注意预防胆道蛔虫病,控制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