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肝移植不一定要用亲属的肝,供肝来源包括亲属活体供肝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亲属供肝需满足严格匹配条件,非亲属捐献需通过国家器官分配系统分配。
亲属活体肝移植通常适用于儿童或急需移植且等待时间较长的患者。供者需与受者血型相容,肝脏体积匹配,且经过全面健康评估排除传染病、代谢疾病等风险。手术需切除供者部分肝脏,术后供者肝脏可再生,但存在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公民逝世后捐献的肝脏来源需符合脑死亡或心死亡标准,通过器官分配系统按病情紧急程度、匹配度等原则分配。这类移植可提供完整肝脏,但等待时间可能受供体短缺影响。
非亲属活体捐献在部分国家或地区合法,但需经过伦理审查和医学评估。无论哪种来源,移植后均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并定期监测肝功能。亲属供肝的优势在于缩短等待时间,但需权衡供者安全;公民捐献的肝脏来源更广泛,但匹配过程可能较长。
肝移植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感染,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限制钠盐摄入。定期复查肝功能、超声等项目,观察排斥反应或并发症迹象。避免饮酒、滥用药物,接种乙肝疫苗等预防感染。若出现发热、黄疸、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