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咬螫伤是什么病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咬螫伤是什么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叶奎
叶奎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咬螫伤是虫咬性皮炎,因为昆虫体内含有毒素的因素。因为毒素中含有蚁毒素,神经胺,因为上述物质的刺激,导致皮肤发炎,所以出现相关的症状。若被蚁螫刺而有螫针遗弃在皮肤内,应迅速将螫针取出,以免针内毒液全部泄入组织内,螫针取出后,被刺的局部可涂敷氨水。若有休克现象,应尽速急救诊治。一般毒性小的蝎刺螫后,只需稀氨水涂于螫伤处,疼痛即可快速缓解;严重的螫毒,可将伤口挑破,使毒血外流,也可借助吸引器将毒血吸出,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洗涤伤口。出现惊厥者可用吗啡、镇静药。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经常中暑是什么原因

经常中暑可能由环境因素、身体状态、生活习惯、疾病影响、药物作用等原因引起。中暑可通过调整环境、改善生活习惯、加强防护、治疗相关疾病、合理用药等方式预防和治疗。 1、环境因素:高温高湿的环境是中暑的主要原因。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或密闭高温环境中,身体散热困难,容易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建议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选择阴凉通风处活动,使用遮阳伞或帽子防晒。 2、身体状态:体质虚弱、脱水或疲劳状态下,身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下降,更容易中暑。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进入高温环境,适当休息有助于预防中暑。 3、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锻炼等,会降低身体的耐热能力。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中暑风险。 4、疾病影响:某些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会影响体温调节功能,增加中暑的可能性。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遵医嘱用药,有助于降低中暑风险。 5、药物作用:部分药物如利尿剂、抗抑郁药等,可能影响身体的水分代谢或体温调节,增加中暑风险。服用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预防中暑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高温时段外出,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运动时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的时段,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进入高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