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皮肤被电烫伤可通过冷水冲洗、消毒处理、外用药物、包扎保护、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电烫伤通常由电流热效应、皮肤组织损伤、继发感染、深度烧伤、神经血管损伤等原因引起。
电烫伤后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5-2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热损伤。避免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接触创面,防止冻伤。冲洗后轻轻擦干,不要用力摩擦或涂抹不明药膏。若烫伤面积较大或位于头面部,冲洗时需保持患者体位稳定。
浅表烫伤可用碘伏溶液或苯扎氯铵溶液消毒,预防细菌感染。消毒时从创面中心向外周轻柔擦拭,避免污染棉签重复使用。水疱完整时无须刺破,破损水疱需清除坏死表皮后再消毒。对电流接触点出现的炭化伤口,消毒后需覆盖无菌敷料。
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湿润烧伤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促进创面修复。药物涂抹厚度约1毫米,每日换药1-2次。深二度以上烫伤需配合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涂抹药物前需清洁创面,药物过敏者禁用含磺胺成分制剂。
采用无菌纱布或硅胶敷料覆盖创面,关节部位用弹力网套固定。包扎不宜过紧,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渗出液浸透时及时更换。面部烫伤可暴露治疗,但需避免抓挠和日光直射。伴有衣物粘连时不可强行撕脱,需用生理盐水浸软后处理。
出现皮肤苍白、焦痂、感觉丧失等三度烫伤表现,或烫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需急诊处理。高压电击伤可能伴有心肌损伤或骨折,需进行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深度烧伤需手术清创,必要时行植皮术。儿童、孕妇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尽早专科就诊。
电烫伤恢复期需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促进伤口愈合。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创面愈合后使用医用硅酮凝胶预防瘢痕增生,防晒护理至少持续6个月。定期复查观察深部组织恢复情况,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征象时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