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儿童进行CT扫描有什么风险?

|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儿童进行CT扫描有什么风险?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儿童进行CT扫描存在电离辐射暴露风险,可能增加远期癌症发生概率,但临床检查中风险可控。主要风险包括辐射累积效应、造影剂过敏反应、镇静需求并发症等。

1、辐射累积效应

CT扫描使用X射线成像,儿童组织对辐射敏感性是成人的数倍。多次接受头部或腹部CT检查可能造成甲状腺、乳腺等腺体组织辐射暴露,长期可能影响细胞DNA稳定性。建议家长优先考虑超声、核磁共振等无辐射检查方式,确需CT检查时应要求使用儿童专用低剂量扫描协议。

2、造影剂过敏

增强CT需注射含碘造影剂,儿童可能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等过敏反应。有哮喘或过敏史儿童风险更高,检查前需告知医生过敏史。轻度过敏可口服氯雷他定糖浆,严重过敏需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概率较低但价格较高。

3、镇静剂风险

6岁以下儿童常需口服水合氯醛溶液或静脉注射苯巴比妥钠注射液镇静,可能引发呼吸抑制、呕吐误吸等并发症。检查前需禁食4小时,监测血氧饱和度。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应避免深度镇静,建议在儿科麻醉师监护下进行。

4、心理创伤

检查时的机械噪音和密闭空间可能引发儿童恐惧,导致检查失败或遗留心理阴影。家长可用玩具CT模型提前演练,检查时陪伴安抚。3岁以上儿童可尝试心理行为干预替代药物镇静,如观看动画片分散注意力。

5、假阳性结果

儿童器官发育不成熟可能产生影像学假象,如胸腺肥大易误诊为纵隔肿瘤,肠道积气可能被判断为梗阻。建议由儿科放射科医师阅片,必要时结合超声复查。避免因过度诊断导致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儿童进行CT检查需严格评估适应证,优先选择无辐射替代方案。检查时使用铅防护毯遮盖性腺和甲状腺,限制扫描范围至最小化辐射剂量。检查后增加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观察是否有皮疹或呼吸困难。建议家长记录儿童累计接受的放射检查次数,为后续诊疗提供参考。日常可通过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的食物帮助减轻辐射损伤。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凹陷性骨折必须早期复位吗

婴儿凹陷性骨折通常需要根据凹陷程度和是否影响脑组织决定是否早期复位。轻度凹陷且无神经症状时可保守观察,严重凹陷或伴有脑损伤需及时手术干预。

凹陷深度小于5毫米且未压迫脑组织的骨折,多数可通过密切监测处理。婴儿颅骨弹性较好,部分轻微骨折可能随生长发育自行修复。需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骨折变化,同时关注有无呕吐、嗜睡等颅内压增高表现。若出现头皮血肿,可配合冷敷缓解肿胀,避免局部按压或碰撞。

当凹陷超过5毫米或伴有意识障碍、肢体活动异常时,需在72小时内进行手术复位。严重凹陷可能损伤硬脑膜或脑实质,导致癫痫、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开放性骨折或存在脑脊液漏者需紧急清创,防止颅内感染。手术多采用颅骨撬拨复位术或微型钛板固定术,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颗粒。

日常需避免头部二次外伤,睡眠时保持患侧朝上。哺乳后竖抱拍嗝减少呕吐风险。若发现囟门膨隆、瞳孔不等大等危急表现,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补充维生素D滴剂促进钙质沉积,定期进行发育评估监测神经系统功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