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茂静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出血可能与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因子异常、血管内皮损伤、药物影响、尿毒症毒素蓄积有关。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肾功能下降,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有效排出,导致多种生理功能紊乱,进而增加出血风险。

1、血小板功能障碍

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尿毒症毒素蓄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功能,导致出血倾向。尿毒症毒素如胍类化合物、酚类物质等可干扰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功能,影响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的相互作用。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治疗需通过血液净化减少毒素蓄积,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血小板功能。

2、凝血因子异常

慢性肾衰竭患者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可能因营养不良或代谢紊乱而减少,同时抗凝血物质如肝素样物质可能增多。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能延长。临床表现为手术创面渗血、消化道出血等。治疗需根据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在医生指导下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或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3、血管内皮损伤

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病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脆性增加。尿毒症环境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血管壁完整性受损。患者可能出现视网膜出血、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控制血压血糖是关键,可遵医嘱使用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保护血管内皮。

4、药物影响

慢性肾衰竭患者常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等预防血栓,这些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同时部分经肾脏代谢的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可能在体内蓄积。用药需严格监测凝血功能,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5、尿毒症毒素蓄积

肌酐、尿素氮等代谢废物蓄积可直接损伤血管壁,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加重贫血和出血倾向。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黏膜糜烂出血、皮下广泛瘀斑等症状。充分透析是根本治疗措施,必要时可进行血液灌流或血浆置换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同时需保证足够营养摄入,纠正贫血。

慢性肾衰竭患者日常需注意避免外伤,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保持大便通畅预防消化道出血。饮食应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高钾高磷食物。定期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出现不明原因出血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透析方案和药物使用,控制好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尿毒症的饮食和保养

尿毒症患者在饮食上需严格限制蛋白质、钠、钾、磷摄入,同时保证适当的热量供应,并结合正确的保养措施维持身体稳定。饮食需遵循低蛋白、高能量、低盐及均衡营养原则,保养则需要注重生活习惯与心理健康管理,避免病情加重。 1、饮食管理:从低蛋白到严格控制矿物质 1低蛋白饮食:尿毒症患者的肾功能受损严重,无法代谢过多的蛋白质代谢产物,需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鸡蛋清、鱼肉或牛奶,每日摄入量一般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克左右。 2控制钠摄入:为避免水肿、血压升高和心脏负担增加,应减少盐的用量,建议每日盐摄入不超过2-3克。还需避免高钠食品如酱菜、腌肉、速食食品。 3限制钾摄入:由于尿毒症患者排钾能力下降,需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等,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 4减少磷摄入:避免奶酪、内脏等高磷成分食物,以免引起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5保证热量摄入:即使限制蛋白质,也需保证机体能量供给,建议多吃米饭、红薯等低蛋白高热量主食。 2、保养建议:生活习惯与心理调节并重 1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时间与质量,不熬夜,适度增加日间轻微活动以提升免疫力。 2注意皮肤护理:尿毒症患者皮肤容易干燥或瘙痒,需避免热水烫洗或用力搓擦,建议使用温和滋润型护肤产品。 3管理心理压力:长期患病可能引发焦虑或抑郁,患者可通过家人支持、心理咨询或适度放松训练进行疏导,避免负面情绪影响病情。 尿毒症的饮食与保养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任何饮食调整或生活方式变更需征询医生及营养师建议。同时,患者需定期复诊,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以延缓病程进展。希望患者能够科学应对、积极配合治疗,提升生活质量。